将军关,京东第一座重要隘口,北通河北兴隆县,东接天津蓟县。长城沿山梁至黄崖关,连向东北。山海关称“天下第一雄关”,有人产生联想,距此不远的黄崖关可称第二,将军关便为第三关,拱卫京师。这是个说法,也不妨理解为防御程度的三个级差。我曾在图片中看到过关口,只是一道城墙,并没引起太多震动。

无论说法如何,此地是进京关口,最靠东部,不能放弃。去的那天,天公并不作美,中雨转阵雨。这里是山区,紧邻的村镇形象地称靠山集,更是细雨绵绵。关口处于两山之间,地带开阔,当年有河水流过。河水称将军石河,现在水势减少,河床很宽,辟为公交车总站,交通极为方便。

北寨城墙

峨嵋山村碑首

峨嵋山村城内古槐树

峨嵋山鼓楼

雨中寻觅,别有情致,仿佛撑起了华盖,挡住了天光,有了巡视的味道。古代官员是否也曾趁着恶劣天气,来此边关检查边防。这里并无旁人,可以随意行走。抬眼望去,关城立在面前,显出高大。正关内墙留有券门,门券石及城墙下面的基础石还为旧物,平整光滑。周边的城墙随着旧墙局部补修,于新砖的白灰之间,还能看到老旧砖石,大致保持原样。

门内有石阶可以登城,几百年的磨损,石料完好,感叹古人选材之精。城楼上用砖铺起马道,马道一侧有旧砖的地基遗迹,明显看出房间的格局。当地人说,这里原建有3层的关楼,18间房。遗址北侧,残存有几级石阶,当年从这里可以登楼,当地人把这段城墙称为正北楼。城墙上盖起层楼,定然高大雄伟,气势恢弘。走在城墙上,忽看到内侧城墙上有七八个半圆形凹槽,这在别处城墙上少见。当地人说,这是流雨水的。不过也有资料记,是运送物品的滑道。如今城楼消失,水关不再,河道变为公路。

峨嵋山上旧石槽

峨嵋山上有泉水

峨嵋山营城墙已修复

峨嵋山玉皇殿

这一带多有关口营寨,黄松峪关、彰作里关、峨眉山营、黑水湾寨,加上此处的将军关。民国《平谷县志》记得详细,5个营寨皆归关口南的将军石营提调。将军石营为这一带防卫的指挥中心,建有城堡,现名东上营村,至今残存有城门洞一角,还有营城建筑的柱础等旧物。指挥中心能以此关命名,说明了石头的特殊和关口的重要。

将军关不仅是过往行人车马的关口,还建有城堡,现在为将军关村,有80多户,200多口人。

这里出土过许多铁镐、铁簇等文物。村里当年有老城墙,老街叫鼓楼街。十字街心建有鼓楼,鼓楼建得简单,下面只是两个墙垛子,上面起券,支起楼台。小城能建有鼓楼就很不简单。城堡内有老爷庙,现遗址不存。

老街上有老房子,墙上的字吸引了目光,那不是通常多见的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标语,而是解放后的法规条例,原文抄写在墙上,毛笔楷书,繁体竖排。墙上抹了白灰,白墙黑字,很是醒目。雨水冲淡下半部字迹,能看清标题有“中华……”字样。正文内容主要是对反动活动如何惩治,能看到上面的16条,有几百字。这所房子的山墙已经开裂,可以看到上面有铁锔固定。

将军关城门

将军关村的老房子上写着文字

将军关村谷子金黄

将军关村鼓楼街路口

村北的坡上有娘娘庙,也只有遗址,已看不出明显的遗迹。再寻向四周,一棵松树很是醒目,虽不粗壮,却能看出古意。这里是村的制高点,上面建起水塔。这个位置当年挂有大钟,重达千斤,声音洪亮,传得很远,南听10公里,北听10公里。

从这里下望关城,一目了然。城墙利用山势,向北再向东打了两个折。这样建造,如同瓮城,遇有战事,站在墙上,正好可以看到攻城之敌,利于防守,感叹古人智慧。

四川的峨眉山,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举世闻名。殊不知,北京平谷也有峨嵋山,山形似蛾,两谷分向左右,如同美女细弯的眉毛,故取“蛾眉”,谐音而名。

峨嵋山在这一带影响非常之大。旧时,寺观下建有戏楼。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演出剧目,形成庙会,“远近男妇携酒而游者纷如蚁聚”。戏楼周围两边山麓上站满了观众,没有空地,场面何等壮观。庙会不只是买卖东西。旧时这里农历每月四日、九日有集市,规模很大。此时则以听戏娱乐为主,这要比现在的庙会欢乐了许多。观者不论地域远近,不分男女,齐聚于此,听着山间传来的妙音,饮着自身携带的美酒,那是什么感觉,比现代大剧场随性多了。

将军关村石碾完整

将军关村柿子出墙

将军关口东山峰

将军石关

山景秀丽,山花簇簇,乔木荫荫,色彩满山,四时各有景致。古人多有诗篇吟咏 :“是山多翠色,此岭独超群。碧草留春雨,青松冠夏云。”“共道三峨峻,此峰真与群。”景色美好,又有寺庙与道观,人文景观古老,“峨嵋耸翠”便为“平邑八景”之一。

有了这座名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南有村也称峨嵋山村,据说唐贞观年间已形成村落。照此说,先有了村子,才在山上建起庙宇。不论先村后庙,还是先庙后村,村子成村很早。翻过这座小山,北面就是山口。明朝永乐年间,为把守山口而建起长城。村子建起峨嵋山营,用来屯兵。向北还建有峨嵋山寨,现称北寨,那里也有城墙遗址,规模略小。一营一寨,共同守卫临近的长城关口。

峨嵋山营分为上营、中营、下营。下营设有校军场,只有上营筑起石墙,建有城堡。城堡东、南、西设三个砖券城门,南门有石额为“峨嵋山营”。字为楷体,双勾,工整俊秀。如今这块石额保存在上宅文化陈列馆。城堡现今三面墙皆无,只存部分北墙。城墙约120米长,5米高,全部用巨石砌成。石面并不过錾,间距缝隙也较大。墙面虽不平整,看上去却很坚固。以前墙缝宽大,年久而显松散。而今石块间用水泥勾了缝,更觉得结实,却少了沧桑。

石墙经过维修,墙上平整,顶宽约5米,可以行走跑步。城的四角建有垛子,墙体更为结实。如今城垛子只有东北角尚存。按北墙中间垛子计算,若加上西北角的垛子,约长一二十米就是北城墙的长度。当地人说,城堡是正方形。原来城墙上长满藻,色重而叫黑城。藻现已无,石面洁净。站在城墙上远望,东北就是峨嵋山,山顶上的寺观清晰可见。墙北是小路,路旁是田野。墙南是城里,现为峨嵋山村。

金海湖悬棺,玄了多年。

将军石像将军

金海湖

金海湖大坝

金海湖芦苇金黄

曾关注过金章宗,那是个爱玩的皇帝,京西留下诸多足迹,所到之处,保留至今,成为名胜,“燕京八景”即为首创。之后各地多有仿效,总结名胜,必出八景,似为趣事。其实金章宗也常去京东游玩,增了打猎内容,留下看花台、望马台、发箭台等。从这些遗迹名称就能得知,不像纯粹的打猎,也不同于后金清朝辟出南苑狩猎练兵,准确地说,应为游猎。

悬棺与他相关,俗传有个女儿,为金花公主,生得聪明伶俐,容颜姣好,常陪父亲游猎,只可惜豆蔻年华,香消玉殒,与世长辞。墓在马家庄,两山相抱,自崖口处凿出石穴,深不可测,以四铜环悬起棺木,再引海子之水流入其内,做金井玉葬。

悬棺景象,南方多有,江河两岸,陡峭崖壁上悬挂而起,令人难以至信,有些成为不解之迷。当年没有现代起重设备,如何安置于上,叹为观止。而这种方式在北方少见,金海湖悬棺,据古人说,只是泛舟水上的捕鱼者中有人见过。

此地正为山间,水川其中,古称海子,现今临近村落也沿用其名。1959年拦起大坝,初称海子水库,之后不断扩建,才有了现今这个美丽的名字,依然留有海的开阔。当地人传说,修建水库时,民工在石穴中拾到了金簪一根、红缨一束,还称那是公主的遗物。岸边筑起高台,上有雕像,一年轻女子,容貌美丽,身着戎装,骑在马上,左手拿弓,右手执箭,面朝西方。石栏上有碑,称这就是金花公主。台子四角各站一金兵,与真人高矮相仿。莫非金花公主就葬在这里,正在猜测之际,一老者走来。问出困惑。说下面就是崖洞,水深20多米,悬棺在半山腰。一人口述,很难确认,也知道他不是当年的渔者,不曾见过悬崖上的景象,仍能相信,这是多年来当地人的认定。

群山峡谷,多有要道。明朝视为边关,在这一带建起关口城墙,为京城一道防线,阻挡北方的威胁。兵要地理,古人皆知;元人渐强,觊觎南方。金章宗身为国君,不会一无所闻,京东娱乐,偕公主游猎,弯弓之际,是否还会想着一箭多雕。

金花公主

远望峨嵋山

Tips:

将军关

交通:从北京去将军关可选择的公交路线:1. 乘地铁 15 号线至俸伯,换郊 99 路、918路至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29 路至将军关。2. 从北京东直门枢纽站,乘 852 路大站快车,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29 路至将军关。将军关是公交总站,下车时可问司机再开车的时间,便于安排好返回的时间,节约时间。

峨嵋山村

交通 :从北京去峨嵋山村可选择的公交路线 :1. 乘地铁 15 号线至俸伯,换郊 99 路、 918 路至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39 路至刘家河。2. 从北京东直门枢纽站,乘 852 路大站快车,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39 路至刘家河。游览 :峨嵋山是名山,寺庙壮观。参观村内城堡后,再去山上游览是个不错的选择。食宿 :峨嵋山村是大村,食宿方便。

金海湖

交通 :从北京去金海湖可选择的公交路线 :1. 乘地铁 15 号线至俸伯,换郊 99 路、 918 路至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50 路,步行至金海湖。2. 从北京东直门枢纽站,乘852 路大站快车至承平园,步行至平谷大市场乘平 50 路,步行至金海湖。

游览 :金海湖湖光山色,可多驻留游玩,水上项目很多,也可乘游船或自划小船。

食宿:金海湖旅游业成熟悉,周边民宿多,食宿可做选择,或可小住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