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膘爆炒腐竹
至今都难以忘怀,儿时常吃的肥膘爆炒腐竹这道菜,虽算不上特别美味,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我们这样穷困的家庭来说,可算得上是上等佳肴了。最重要的是,这道菜想吃却不是随便能吃上的,必须要在节日或有亲朋好友来访时才能吃上,所以,盼望吃一顿肥膘爆炒腐竹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肥膘爆炒腐竹是很有讲究的。首先从菜市买回适量肥膘,这肥膘不等同于猪油,也不能有一丁点瘦肉,而是需要带有猪皮的肥猪肉。腐竹也是很有讲究的,需要选择大块又薄的腐竹,那时我们乡下人称之为腐竹片。这种腐竹片爆炒起来不会碎,且有韧劲,吃起来也很有嚼劲,又香又脆又酥,同时还夹着一股淡淡的豆香味。而卷成筒状的腐竹我们称之为腐竹条,这种腐竹条虽然厚,但爆炒起来容易碎,且难熟,煮久了又稀烂,吃的口感如同嚼蜡,寡淡无味。在做爆炒腐竹时,第一道工序就是煎油。首先把肥膘切成厚薄相当的片,然后大火将锅烧至八成热,倒入肥膘肉片,用锅铲一一摊开,使每一片肥膘肉片紧贴锅底。待火烧到一定程度,肥膘肉开始慢慢渗出油渍来,调小火继续煎,5 分钟后再把肥膘肉另一面翻过来煎,如此反复煎至两面呈浅黄色为宜。切不可煎得太糊,太糊吃起来有一股苦味,口感就逊色了。
肥膘煎好后放入姜片及蒜蓉炒香,随后倒入适量的老抽调色,最后放入腐竹,调大火,抓着锅铲不停地上下翻炒。只见缕缕白烟从锅里升腾,伴着阵阵焦香直扑鼻翼,逢过路的人闻到,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然后伸个脑袋进来探问道 :“大叔,这么香,煮的啥?”父亲总会乐呵呵回应 :“没啥,肥膘爆炒腐竹!”来人听了总会惊叹 :“肥膘爆炒腐竹也能炒得这么香?我可以尝尝吗?”父亲也从不犹豫,连连说 :“可以 , 可以。”一边说已经一边为来人准备了碗筷。
肥膘爆炒腐竹做好后,起锅时撒入些许葱花,那味道更美!父亲爱喝酒,呷一口酒 , 吃一口焦黄香脆又颇带嚼劲的肥膘肉和腐竹,两腮被撑得鼓鼓的,嘴唇满是油渍,那神情甭提多享受了。母亲爱吃肥膘,大口大口地吃,吃饱喝足后一手用毛巾擦着嘴,一手摸着滚圆的肚子叹道 :“每天给我来碗这样的肥膘,得劲,我一天就可以耕完一亩田!”母亲说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事实上她吃了肥膘做起工来干净利索,毫无拖泥带水。起初,我怕肥,不爱吃肥膘,只专挑腐竹吃,但在父亲的“怂恿”下,我第一次吃了那焦黄的肥膘,当时给我的印象是 :焦、香、脆,却又颇有嚼劲。也就是那时起,我竟也有了肥膘瘾,因为它油而不腻,还香酥有嚼劲,每次肥膘爆炒腐竹一上桌我就大快朵颐吃起来,还责怪父亲为什么不能天天做这道菜。
肥膘爆炒腐竹虽算不上上品佳肴,却深切地体现出一个农家人生活的朴素、舒适与勤劳。如今,时过境迁,我已很少再吃到这道简单又朴实的菜肴了,虽说我曾多次尝试去做,但终因不得其精髓而放弃,于是不禁忆起儿时这道美食的香味,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