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新开了一家“江西瓦罐汤”店,自从品尝一回后,它的美味就馋倒了我。隔些天,我就会来此品尝,要上一碗香菇排骨汤、一碗牛肉炒饭,加上一小碟小菜,吃得“五脏庙”暖暖的,饱饱的,好不惬意。在民间有一种说法 :“饭后一碗汤,老来没内伤。”可见用煲汤方法达到进补目的,是有久远历史根源的。而瓦罐汤则是中华饮食文化一颗璀璨的瑰宝,早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就记载了煨汤的真谛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记载和沉淀,使其独具特色。

瓦罐煨汤是赣菜的代表,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它完全采用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以土质陶器做成的小瓦罐精配食材,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一层层地置入巨型大罐内,以硬质木炭传统的恒温六面受热,煨制达 7 小时以上。汤的妙处在于土质陶器,秉阴阳之性,久煨之下,原料的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其味不仅鲜香淳浓,而且很多汤品种具有滋阴补肾、清凉祛湿、调理脾胃、健身养颜的功效。食后令人唇齿留香,久久难忘。

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这些瓦罐,大大小小各有特点。制作瓦缸煨汤的大瓦缸高约 1 米多,系粗陶制成。缸的底部放有一个圆形铁筒,里面可装木炭,用来烧火。缸内有三层铁架,可以放约 30 多个小瓦罐。缸的顶部有一铁盖,可以随时揭开,加木炭、放瓦罐都是用一个铁制的夹子从顶部伸进去进行。用于装汤的小瓦罐小巧玲珑,高约 18 厘米,直径约 20 厘米,有一小手柄,可用手握住端上桌。小罐上面还有一个小盖,盖上有一小孔,用于煨汤时排出多余的热气。对于饭量大的人来说,估计得吃上好几碗才能够饱。每每看到老板打开瓦缸取出小瓦罐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感动。这小罐存于大罐怀中,二者如同母子罐紧紧依偎在一起。

这汤的品种也很多,冬瓜、海带、萝卜、莲藕、香菇、乌鸡、人参等,食客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每每喝到这醇香的瓦罐汤时,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她生前煨制的瓦罐汤。小时候,因体质比较差,为了给我增加营养,母亲经常煨瓦罐汤给我喝。放学回到家,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肉香,我知道,母亲又在煨汤了。走进厨房,煤炉上瓦罐正冒着热气。母亲说 :“今天煨了山药排骨汤。”说完给我盛上一碗,让我趁热喝了。那个温暖味道喝在嘴里,暖在心上。

瓦罐汤之所以让我如此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味道鲜美,更因为我在里面品出了母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