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四川自贡的三多寨墙垒上的弹痕、密室的宝藏、戏楼上的铿锵,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在游览三多寨时,心绪往往会有很大的起伏 :似雪的梨花,令人沉醉于诗情画意 ;萧瑟的老宅,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残破的城墙,令人触摸到辉煌后的苍凉……

三多寨八景之古井泉香

三多寨春色

三多寨内的安怀堂

上世纪 50 年代初,沈从文随同北京土改团参加四川农村土地改革。他这样回忆道 :“车子快到自贡时候,看到悬崖上有个大寨子,两道石头城墙,简直是天方夜谭环境……在山顶上,两道城墙,四面悬崖,壮观之至。”(《沈从文全集》22 卷)。这座令沈从文“像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城堡,便是四川自贡的三多寨。此后,沈从文萌发“极希望上三多砦 ( 寨 ) 住一二月,用那个山砦 ( 寨 ) 作为背景,可望写成一个好中篇小说”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自贡的盐商们预感到可能来临的灭顶之灾。逃亡或迁徙,当然是一种选择,但搬不走的盐井里流淌的盐水,就是白花花的银元。最终,他们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筑寨自保。

筑寨乃至筑城,对于富可敌国的盐商们来讲,财力不成问题。于是,由三户盐业大亨牵头,在地势险要、森林茂密的牛口山,建成了一座如同城池的三多寨。三多,寓寨中之人“多福、多寿、多男子”, 也意合三姓共建之功。落成于清咸丰九年(1859 年)的三多寨,占地 1.25 平方公里。它的寨墙周长达 4600 多米、高达 10 米,寨墙之外是数十米深的悬崖陡壁,俨然一座固若金汤的军事重镇。寨内的中式庭院、西式洋楼、中西合璧别墅,竟然多达 300 多座。自贡哺育出一代大儒赵熙、杰出教育家吴玉章,而巨商富贾、官宦仕绅也似乎自带文气。这些豪宅不但名号雅致隽永,建筑形体组合或空间布局也颇具有先进性,由于它们与重要事件、文化名人相关联,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

三多寨内的保善堂

三多寨内的佛祖寺

三多寨内老宅

如今,在三多寨内漫游,一座座当年的豪宅,悠然出现眼前。

一座名为安怀堂的老宅,颇为引人注目。它建于清代晚期,大门为四柱牌楼造型,上层门额有一颗五角星,取自辛亥革命士兵军帽帽徽图形 ;下层门额为“彭城弟”大写拼音。江苏彭城是汉高祖刘邦发祥之地,“彭城弟” 意在表明安怀堂主人是刘邦后裔。安怀堂的刘家,走出了两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名的人物。一个是原国民政府钞票“中央银行”四个汉字的书写者刘君悫 ;另一个是维新变法的“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

浓荫掩映的一座两层楼的西式建筑,门额上书“退思堂”,其当年的主人为李振亨。至今,当地还流传着李振亨、李振修在清道光年间,向四川学政何绍基求字的故事。李氏兄弟因盐致富后,欲使门面生辉,以示富而不俗,广结自贡乃至省内文苑名人。李振亨颇费周折,索得何绍基一副对联 :“名高如月谁能毁,道本犹天不可升”。李振修见兄长索书成功,便亲赴成都向何绍基求字。鉴于其兄此前所遭遇的种种麻烦,李振修买通了何绍基的侍从,侍从告诉何绍基 :求字者与你是同科举人。何绍基听罢,欣然命笔 :“池边鼓瑟游鱼听,柳外敲棋睡露飞”。

退思堂曾藏一幅立轴画,画的是两只蝙蝠,据说是唐伯虎真迹。盛传此画画技精妙,蝙蝠形象传神,挂在屋中吓得蚊虫也不敢来袭人。

还有一幢中西合璧的保善堂,其外形是纯西式建筑风格,平顶,青砖为墙,拱形窗户,并以贴墙的罗马柱作为外装饰,与寨内其它建筑截然不同。而庭院和房屋的内装修,则是四川民居风格。屋里屋外,给人的感觉是两种不同的天地。

三多寨豪宅的主人,已风流云散。他们曾收藏的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更是流失湮没。唯有这些豪宅寂寞、孤独、凄凉的背影,留给游人无尽的想象。

从休闲的角度看,三多寨的美,美在春花烂漫,美在梨花带雨。它和成都的春天桃花灿若云霞的龙泉山一样,成为自贡、内江市民的后花园。

三多寨内老宅

三多寨内石桥

三多寨西城墙

三多寨梨花似雪的美景,源于100多年前一个叫颜辉山的人。在三多寨内居住或避难的富商臣贾,在咸丰十年(1860年)李永和起义军攻进自贡盐场时,曾多达1000多家。起义军退去后,这些富商巨贾们却不想离开了,因为方圆几百里,难得有这么一处僻静清幽的世外桃源。颜辉山掌管三多寨的宅务期间,在三多寨北门外坡地上栽种梨树数百株,名之曰“快园”。于是,以快园梨花为首的双塘映月、峻岭横烟、泉香滴翠、马鞍曙色、古寺晓钟等三多寨“八景”,便被追逐风雅的儒商逐渐打造出来。从此,三多寨人纷纷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坡上塘边种植梨树,以至于发展到今天漫山遍野的规模。这些树干齐腰粗、树皮皱裂的老梨树,见证着三多寨的今昔,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上世纪60年代,三多寨八景遭到破坏。如今逐步恢复的有快园梨花、十里荷塘、峻岭横烟、佛寺晓钟等。目前最为吸引游人的,是寨内约13公顷梨园的1万多株梨树。我穿行于梨园之中,饶有兴致地聆听当地人对三多寨特有的糖梨的夸耀:过去,每逢新年将至,人们便在梨树旁边挖出大坑,然后将童子鸡埋入坑中,并时常给梨树浇蜂蜜水。待到春暖花开时,这些梨树的花朵格外洁白、格外芬芳。当果实挂满枝头时,品尝其滋味,既有蜂蜜的甜润,又隐隐有鸡肉的鲜美。这奇思妙想的种植方式,缘于寨内一棵140年树龄的沙梨树的传奇。

1859年,三多寨建成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鸡瘟。寨内一个叫颜道生的盐商,将所有病死的鸡埋入梨树下,结果第二年梨树产量猛增,并且口味鲜美。出于盐商善嗅商机的本能,颜道生将这些梨贴上“桂馨堂蜜饯”商标,一时行销川南。当地大盐商每年更是大批购买这奇异之果,用以打通各地关节、勾兑商务关系。如今,寨内的民居旁、山弯里、池塘边,抬头可见梨树身影,寨外的坡地上、山坳里,更是梨树成林。桃花令人想到故乡的炊烟,牡丹令人想到都市的浮华,梨花给人的感觉,是远离尘世的高雅。

现在每至春季的梨花节,远近游人纷至沓来。整个三多寨,成了令人向往的“快园”。

四川的大型私家寨堡,在战乱时期免不了血腥的劫掠,免不了数易其主的争斗。但是,三多寨十分幸运,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李永和的起义军,都没有攻打过它,甚至李永和一度在距三多寨仅几十里外的牛佛建立都城,三多寨都安然无恙。这其中有偶然,但也有必然。三多寨的深壑高墙,固然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但一定还有不为人知的保全之道。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求证那偶然中的必然,我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三多寨寨墙上的步行道走了一圈。说一圈不确切,因为北门至东门的城墙已荡然无存,但连接南门、西门、北门的寨墙基本完好,可以走通。

三多寨西寨门

三多寨雄姿

三多寨寨内全景

三多寨的南寨门是主要出入通道,当年仅靠300多级石梯通往山下,尤为陡险。其寨门也最为高大,在山下二三十里外便能看见。南寨门两侧的寨墙下,是数十米高的绝壁,来犯者不要说冒着炮火箭矢进攻,即便无任何干扰地攀爬也难以逾越。沿着这一段寨墙行走观景,视野十分开阔,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下的菜畦、房舍、小道、竹林、梨树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西寨门两侧的寨墙时断时续,墙外的地势平缓了一些。墙外沿着墙根是一排年代不久的民居,如同这庞大城堡躯体上的“寄生物”。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民居的房屋 基 脚 石、 院 墙 石,不少是取自于寨墙。三多寨的寨墙,没有在战火中玉石俱焚,却在本该颐养天年之时慢慢消逝。三多寨寨墙的修筑,确实花了血本,是百年大计的工程,仅是垒砌墙体的条石,其长度达到令人咋舌的 1.5 米左右,厚度、宽度也在 0.3 米以上。无数块这般厚重的条石,围成了铜墙铁壁,当年筑墙工程的浩大,真是难以想象,尤其是保持原貌的西城门和东城门,其凛然挺立的风采,更是令人赞叹。

也许,城门和城墙是单调的,它们没有雕梁画栋,没有奇异的造型,但是,它们却触发着人们复杂的思绪,因为它们是非常时期的产物,是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的缩影。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史料记载的寨墙上的24 座炮台,只有残存的一个个枪垛,有很大的起伏:似雪的梨花,令人沉醉于诗情画意;萧瑟的老宅,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残破的城墙,令人触摸到辉煌后的苍凉。如果沈从文美梦成真,说不定又能产生一部类似《边城》那样“伟大的小说”(马悦然语)。但是,直到他1988年5月逝世,终未能圆这个“边城之梦”。

Tips:

路线 :从成都出发,经厦蓉高速、遂宜毕高速、银昆高速、206 省道,到达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古寨。全程 188 公里,用时 2 小时 15 分。

特色美食 :火边子牛肉,牛佛烘肘,香辣鸭唇,大安烧牛肉。

周边景区 :自贡恐龙博物馆,燊海井,大安青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