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石刻 悬刻江崖上
千佛崖和皇泽寺最能体现广元石刻的精华,其中千佛崖是四川规模最大的石窟群,题材丰富的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盛于唐,止于清,历时约 1500 年。这种凿石成佛的背后,也正是当初凿开秦岭与大巴山,开辟了一条条蜀道的精神之力。
广元的石刻主要集中在千佛崖和皇泽寺。尽管已对这两处历史遗迹略知一二,现场看的时候,依然有喜出望外之感。
千佛崖石窟的规模以及石像保存的完好程度都超过了我的预期。石窟在江岸的崖壁之上,清晨的嘉陵江水寒烟笼罩,除了底层的几处,以及中层有几处石窟空间略大点之外,这里的石窟都不算大。从不间断的江风和雾气也令不少佛像的面容隐没进了时间的背后,但是成千上万的佛像,密密麻麻地在这80年前依然人来人往的金牛道(蜀道之一)边存续了千余年,这本身不就是一种伟大的行为艺术么?创造出这种艺术的,是对佛法、对先祖、对善治者的膜拜和信任。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川陕公路的修建导致了千佛崖石窟近一半的毁损。
尽管也有部分石窟内的石刻和壁画值得细细揣摩欣赏,我依然觉得参观千佛崖,除了少数几个石窟之外,重点并不需要放在雕刻工艺上,而在感受上。如果你闭上眼,去听锤凿相击的声音,去听石料崩开的声音,去听江风呼啸江流拍岸的声音,你会明白这种凿石成佛的背后,也正是当初凿开秦岭与大巴山,开辟了一条条蜀道的精神之力。
其实,无论当初这些佛像的诞生原因是什么,千余年来,他们始终用沉默回应世人的口舌,只用低垂的眼神去看世人的心。你需要将自己沉浸在四大皆空的时空之中,忘却一月的寒流、三月的春风、五月的阳光、七月的暴雨、九月的桂香和十一月的秋霜,然后才能听到佛的窃窃私语。
佛会说 :“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你,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
皇泽寺是国内唯一祭祀武则天的祀庙。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块巨石上保留着数个石窟,据说武则天出生的时候,她的父母特地在这里开凿石窟为她祈福。等到武则天登基之后,这些自然都成了圣迹。唐代宗初年,颜真卿为利州刺史,曾写《心经》一卷,刻于此处。时光荏苒,巨石曾长期尘埋土封,后世先见《心经》,若干年后方知还有武氏父母开凿的祈福石窟,故此处名写心经洞。
皇泽寺里保存着一尊武则天老年时期的塑像,让人见证了一代女皇的威严和睿智之相——她身着尼袍,头戴佛门宝冠,双手相叠于膝,作禅定印。
皇泽寺里的宋代墓葬出土的石刻砖雕值得好好看看,24幅画,7个主题,分别是《四宿神兽图》《戏剧演出图》《大典演奏图》《男女武士图》《孝行故事图》《墓主生活图》《花卉图》。《墓主生活图》里的飞壶传酒,似乎有人隐身于宾朋之中,正负责执壶添酒,让我想起动画片《崂山道士》。生也,死也,都是劫乎?佛也,道也,俱是幻也!
相比上述动辄千年的文物,皇泽寺内我个人最喜欢的文物其实历史并不长,才刚过百年的一组穗兰的碑刻。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马履安所绘,正反两面,一共24幅。兰如林下美人、飘然若仙,亦似君子出幽谷……这些美好在碑上点划成舞,令顽石芬芳。
Tips:
广元最重要的两处石刻千佛崖和皇泽寺都在市区,交通很便利,建议打车前往,各留半天时间参观即可。
广元的曾家山虽然风景一般,但夏季清凉,是避暑胜地 ;秋季红叶值得一看 ;冬季有滑雪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酌情安排游览。
广元西南边约 30 公里处的昭化古城保留不少三国文化的遗迹,同时也是剑门蜀道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参观。小城内流动车贩叫卖的包子值得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