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水的眼,水是周庄的眼波。这里是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中市河、银子浜、箬泾、全福浜……近十道涓流以“井”字型嵌入古镇,约 13 公里的流线像一条条血脉滋养着周庄肌理。碧水三千,因水成街,因水成路,船便是周庄行走的脚,流动的窗,搏动的心跳。匆匆地,穿梭在初来乍到的好奇心里,它要去叩梦中的门,访心仪的客 ;缓缓地,载着漫不经心,随波逐流于水光涟漪。

唤一声烟火味的乌篷船,蓝花花布棚漂过来。待客人安放好姿势和心情,船工便如艺人登台,橹和桨,都是把玩熟稔的器具。朴实的船娘,摇摇晃晃着橹桨,轻轻吟唱着江南小曲。河道纵横交错,流水脉脉含情,吴侬软语,水乡韵味,船娘清唱的船歌弥漫开来。或者眯上眼睛,什么也不用想,自有古朴的气息在前方带路,气息里突然飘来香味,原来已是巷里人家的午饭时分 ;或张大眼,四顾盼,忽见一妙女子手端相机对着我,会心一笑,惬意于纵横交错的河道摇曳间,自己成了美景的一部分。

桥因船生,船为桥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周庄共有多少座桥,问了当地人,无人说得清。有名有姓者,全福长桥、报恩桥、隆兴桥、富安桥、双桥、全功桥、蚬江桥……林林总总石桥中,说起双桥,如数家珍,石拱桥、石梁桥,一横一竖,一方一圆,联袂而成 ;状若一把开启时光的钥匙,妙名“钥匙桥”。船从桥下过,画自梦中来。梦中的那幅画,便是画家陈逸飞笔下名为《故乡的回忆》。

每一座桥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桥都串连起人家。漫步周庄,不时会听到不由自主地吟起“小桥流水人家”。“家家踏度入河,河埠捣衣声脆”,流水两岸,桥头相连,古朴秀雅的明清民居,青瓦白墙泛起素淡的光泽,这便是周庄的诗意人家。

万千人家中,沈厅是必须要拜访的。一幢“浮”在水巷的古楼,就像周庄代言人沈万三,几百年都漂不走。沈万三,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他在周庄立业,他倾注投资与心血,把周庄构建。如今的沈厅,大大小小一百多间房,且有停靠船只的水墙门,有待客议事的正厅,有生活起居的雅室。沈万三馈赠给周庄宝贵的文物,还留下了导游三寸不烂之舌也难穷尽的传奇佳话,更有一道“万三蹄”的佳肴,香飘街衢。

白天,阳光洒在长街曲巷,脚步熙熙攘攘,踩着光的影子。夕阳西斜,天空暗下,像一滴墨迹渗透宣纸,目光里落满淡淡墨色。夜幕升起,街头、檐下,各式的灯次第睁开眼,河面浓墨重彩……周庄的美,是梦里的 ;周庄的梦,是水做的。

周庄美在它的水,美在它的船,美在它的桥,美在它的古宅。流水将周庄搂在怀里,白帆或乌篷摇晃着人们的手臂,一首灵动的情歌缓缓流淌,桥上桥下都在聆听……这有一种禅意,梦里的水乡,心安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