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路边垣从里炮村进入北京境内。

平坦的耕地上矗立着三座墩台,中间的一座较为完整,5 米多高,长宽各约 3 米,黄土夯筑,下宽上窄。墩台四周修了台阶、石栏。有长城文保碑 :岔西联墩,这是因在岔道城西面而名。站在墩台石阶上观望,东西墩台相距各二三百米。这与古人设计的“每百五十步筑墩一座”(每步等于五尺)大致相当。三座墩台之间空空如也,并无遮拦,若站在墩台顶上观望会更为清楚,漫说大队人马,就是个别人出现也皆在目中,无处躲藏。如今的耕地依然平坦,种满了苹果树,成排成行,满目绿色,像整齐列队的士兵。里炮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结出的苹果又大又红又甜,创出了名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北京市果树专业村。

岔道城古树

岔道城内

岔道城内望长城

岔道城旁有墩台

三座墩台东面有个果园,围着栅栏。这是一户人家的耕地,农户也跟进村里的品牌,种植了3亩地的苹果树,成为致富途径。园子里有座城堡,仅存一段北城墙,约长30米,其它三面墙体皆无。城堡不会很大,五六十年前就是这样,不知有过如何的经历,也可能是缓慢渐变而成现状。

古城古堡,“炮”字让人联想到战争。有人认为,里炮的“炮”与军事无关,可能是“泡”字转化而来,用于地名后缀,读出儿化音“泡儿”,可能更接近本意。不过光绪《延庆州志》上就记载了这个村子,用的是“炮”,且儿化,称“炮儿”上。村中有一口井,还有关帝庙,龙王庙,有13户,69口人,有5顷耕地。距延庆城区35里,城内有一条东西向大街。西北有路可以去怀来县。十几户的人家,算不不上大村。

村子向东5里有小红山,是明代的山口要道,距岔道城仅15里,过了山口,便兵临城下,直逼八达岭。降至清代,里炮村属于桑园里,那是大的行政区域,至今还有桑园公交站名,现在属于八达岭镇管辖。村里人口增加不少,靠着种植业,有了知名的苹果品牌,走上了富余之路。

岔道城外有古道

东岔城门

黑云密布岔道城

里炮的远山

里炮苹果品牌上露出城堡残墙

里炮向东进入营城子村。这里建起成片的高档小区,内有马术俱乐部。大门有门卫站岗,说明身份,得以进入。小区里也有墩台,同名岔西联墩,与里炮的大小相差无几,只是黄土剥落,看到夯层间石块。土石混夯,墩体结实。

再向西不远有一城堡,长城文保碑上书:营城子西城堡。城堡东西长约60米,南北20多米。墙体很厚,约有10米。榆树在墙里扎根,撑裂墙体,再经雨水冲刷,黄土墙流失了。城墙历经了多少次的风霜雪雨,无法统计,只能看到瘦小了许多,剩下了四五米高。墙体当年可能外有包砖。现在的大门曾是城墙低矮处,以前住在附近的村民为抄近道而踩平了。20世纪90年代初,一户人家分到这块地。住在这里的老人也不知城门开在何处。最初城里空空,现在种上了苹果、核桃等果木,有了生机活力。

城堡东面有座墩台,迎着大门,仅距二三十米。墩台残损较多,体量依然不小,与进小区看到的那座墩台距离也是二三百米。想起古书上记述的,20座墩台之间要筑1座小堡,营城子西城堡便是。

里炮新种了苹果树

营城子村老房子

营城子村老街

营城子村龙王庙

营城子西城堡改造后的大门

营城子西城堡旁的墩台

从这里向东,穿过通往延庆的高速公路,那里也是营城子村,公路把村子切为两半。那里面积更大,且存有老村,还有老房子。斑驳的墙体令人感到村子的历史悠久。村内“老八家”有吴、王、谢等姓氏,为明代移民。村内有龙王庙,面积不小,新近维修了。庙的北面存有一道黄土垄,百十米长,长满荒草。这是营城子东城堡的北城墙。站在残墙上观望,比营城子西城堡大了许多,定是古书里记述的大堡。

老村内已无人居住,城堡外辟出新村,盖起了幢幢高楼,还分出不同名称的小区。新农村的面貌发生巨变,村民全部搬入新村,住上了楼房,还会有富余的居室做为它用。村民生活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