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桥长此桥。” 安平桥,横亘于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水陆要冲之上,倚山濒海。安平桥是安海港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安平桥》文中赞叹道 :“这在世界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 安平桥,是历史在不经意间遗留下来的一道轨迹,无论岁月怎么变迁,它永远像是一道长虹,存在于时空的记忆之中。

步上石桥,每一脚每一步都在与历史的石板对话,每一石每一瓦都充满了故事。这里不仅是古人的交通要道,也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地方,更是泉州人民心中的一份执着和骄傲。

玉梁天投虹 五里长桥横

“一千年海路, 三百里侨乡。”晋江是一个三面临海的秀丽小城,位于福建四大河流之一的晋江南岸,百余公里的海岸线,弯弯曲曲,港湾婀娜,岛礁坚挺,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 年),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得名,又因桥长约 5 华里,也被称为“五里桥”。

驱车驶近安平桥,一路上飞檐翘角的闽南民居,花木扶疏的小庭院,弥漫着温馨的南国气息。安平桥周边已建成了幽静美丽的文化公园,踏上安平桥的石板桥面,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古桥像是一条长龙向前延伸,一眼望去却不知尽头在何处,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座全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的石桥,桥面用巨型石板铺架,两侧均设有栏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花岗石表面已经风化斑驳,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平静而安详。安平桥已经没了车水马龙的繁华,一切重归于沉稳。缓步前行,自东向西,桥头亭、中亭、宫亭、雨亭、楼亭依次相望;亭前站立的宋代石雕武士,依旧手执着长剑;水中石塔上的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亭柱上的对联,也镌刻下满满的自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安平桥的东端,有一个桥头堡,两层楼阁,砖石结构,下有拱门,上嵌“寰海镜清”石刻大字。穿过拱门,回望桥头堡,上有“望高楼”“金汤永固”两方石刻,为清代同治甲子(1864 年)仲冬重修时黄章烈题的,穿越久远的历史风尘,碑刻依然是那样的熠熠生辉。漫步安平桥,海风拂面,波光荡漾,自是心旷神怡,耳畔仿佛传来清音雅韵 :“玉梁千尺天投虹,直槛横栏翔虚空”, “潮落潮生皆逆旅,石亡石在等微尘”,烟柳在两岸横斜,秋水在脚下摇荡,岁月在其上步履蹒跚,铁锈般的苔痕在腰间生生灭灭。安平桥,往来迎送了数百世,东西连接着几春秋,依然悠长而坦荡。

众志成一心 大桥始建成

安平桥全长2255米,是桥体横跨东西走向的梁式石桥,有疏水道362孔,桥墩361座,桥板2308条,整个工程包括桥栏、桥台及附属建筑等需石材45000立方米,可谓是古代的超级工程,那当时安海为什么会建这么一座跨海长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