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 8 点,在永定河畔的首钢园,在见证了北京冬奥会荣光的首钢大跳台前,2025 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举行。

晚会以音诗画舞的创新表达,展现人类文明的和谐共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他们共同组成了世界文明的百花园。节目《同舟》利用首钢大跳台的舞台格局,营造出文明之河的壮观景象,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们,同乘一叶小舟,用诞生自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琴,古希腊时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时期的奈伊笛,古巴比伦时期的乌德琴,古印度时期的木丹加鼓,奏响了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当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共同演奏出《高山流水》《茉莉花》等经典旋律时,文明的旋律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共振。

在情景串联节目《如约》中,主讲人何冰先生动情讲述了上世纪 30年代,梅兰芳先生与卓别林先生的两次约定,作为戏剧表演艺术大师,他们跨越山海的相逢也是东西方文明美美与共的相拥。晚会现场,卓别林先生的儿子尤金·卓别林先生和梅兰芳先生的曾孙梅玮先生,代表两位大师实现了跨越时代的第三次牵手,表达了传承家族友谊、守护文化之光的美好祝愿。

歌舞节目《敦煌飞天》取材于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艺术中的飞天造型,节目巧妙融合了芭蕾舞和古典舞两种“飞天”。在舞蹈进行中,1000 架无人机在首钢大跳台的夜空中组成了敦煌飞天奏乐散花的壮观造型,形成了天空中的无人机飞天,大跳台投影出的敦煌壁画飞天,舞台上的演员飞天,共同起舞的惊艳瞬间。

《最美中国风》是由著名音乐人董冬冬为文艺晚会创作的原创歌曲,歌词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脍炙人口的名句组成,并邀请电影《封神》中的几位主演奉献舞台首唱。诗词歌赋的文雅与朗朗上口的旋律,在晚会现场掀起“最美中国风”。

五段穿越时空的情景演绎,展现了人类文明的神遇瞬间。文艺晚会创新性地取消了节目之间的主持人串联,取而代之的是五段穿越时空的情景表演。《问道》展现了“轴心时代”的两位先贤——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相遇,他们回答了关于智慧、美德与幸福的问题,传递出不同文明所蕴含的相同价值理念。《雅集》巧妙地以电影《长安三万里》作为开场,讲述了李白、杜甫、高适、王维、孟浩然的一次聚会,当五位诗人现场吟诵出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时,引发了所有观众的齐声附和,传递出中华诗词传承不息的文化魅力。《守护》展现了“凿空西域”的西汉使臣张骞与敦煌研究院创始人常书鸿先生的相遇,表达了全人类共同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题。《故乡》则以老舍先生的视角,展现了新时代新北京的坚守与创新,传递出浓浓故乡情。

节目《携手向未来》中,张艺谋导演倾情献声,温暖讲述了 1990 年北京亚运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25 年北京冬奥会的传奇故事。伴随着他的讲述,韦唯和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者达娃央宗、北京亚运会主火炬手许海峰再度唱响《亚洲雄风》。16名出生于 2008 年的“奥运宝宝”,与一组 2008 年相识的朋友、毕业的学生、结婚的新人,以及 56 个民族的孩子们,一起唱起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而伴随着马兰花合唱团、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和贵州“村超”冠军队员的登场,现场再一次响起了熟悉的旋律《一起向未来》,台上台下齐声唱跳,将晚会氛围推向高潮。从1990 到 2008 再到 2025,中国人的奥运梦在新时代写下了最动人的故事,让无数个我和你成为“我们”。节目《携手向未来》让所有人重温了双奥之城的传奇记忆,相约北京,一起向未来。

来自北京人艺的老中青演员代表,共同唱响了经典歌曲《故乡是北京》。歌曲进行中,全体演员和观众共同致敬了在今年防汛抗洪中涌现出的最美身影。带领居民安置 K396 次列车受困旅客的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书记孟二梅,开着铲车营救受困群众的“铲车侠”代表、房山区北车营村村民刘兵,应急救援队伍的代表、昌平区应急局森林消防救援大队孙忠伟也来到现场,接受了现场观众的致敬。人艺演员也在致敬环节表达了对于文明发展的思考,“中国是江河孕育的文明,我们祈求风调雨顺,但从不惧怕风吹雨打”,人类文明正是在风雨的磨砺中成长壮大、生生不息。

中央单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文化领域知名人士和各界代表,共同参加了晚会录制。(本专题文图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