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宝顶山的大、小佛湾石刻群,有不同的佛像近万尊,刻于北宋末至南宋。白衣菩萨所在的圆觉洞是大佛湾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你会惊叹于这些持续数百年的石刻技法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

这是一个庄严与谐趣融为一体的雕塑群,它没有皇家石窟的肃穆和威严,却寄存着民间手工艺人对神佛的敬仰和膜拜。这里的菩萨和诸佛似乎比云冈、龙门那些更懂得倾听,他们毫无例外地身体向前微倾,似乎在等着你向他们开口询问;又或者,就像那尊在三身佛前合掌跪拜的菩萨,亲自向前来谒拜的人展示该如何问心求道。合掌问道的白衣菩萨所在的圆觉洞,是大佛湾石窟里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石窟。

合掌菩萨其实是圆觉洞两侧十二位圆觉菩萨的共同化身。十二位圆觉菩萨,即十二大士,包括我们都很熟悉的弥勒、文殊、普贤、普眼(观世音)菩萨,也有不那么熟悉的金刚藏、清静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和贤善首菩萨。据说此十二大士能入如来圆明境界,故称十二圆觉菩萨,他们向佛祖请问修行法门,佛为其说“大乘圆觉清净境界修行法”。

大佛湾的石刻前前后后持续了数百年,密宗势弱之后,禅宗便颇得一席之地。大佛湾里的牧牛石刻群组可谓别具一格。十个牧人十头牛,用牧童和牛来比喻修行者和他的内心,形象地表现了佛教禅观的修证过程。牛本倔强,调服心性之后,牧童方可悟禅入门,最终得大自在,才可安睡在阳光之下。牛没了不要紧,连自己的帽子被猢狲偷取也无所谓!到最后人和牛都没了,只剩下一幅“心月图”。一轮皓月之下刻着偈语 :“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 ;了心心了无依止,圆昭无私耀古今。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我猜那位老僧若是早见了这牧牛石刻,大约也就不用在隔壁的圆觉洞里听法多年却不得奥义了。大佛湾石刻里有大量素材表现极乐世界、地狱、轮回等这些场景。我们惊叹于这些石刻的技法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

大佛湾里有太多值得一一细品的石刻。

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区还包括圣寿寺里的小佛湾,不过规模小得多,而圣寿寺本身也值得看。寺里有意思的是大殿前的台阶两侧的栏杆,各有一条飞龙,上面还骑着一个仙人。屋檐和墙面上的装饰,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拼瓷”,和闽南寺庙建筑中的剪瓷艺术异曲同工,只不过这里多是用青花瓷,而闽南人则偏爱五颜六色的彩瓷,看上去更热闹。

除了大、小佛湾的摩崖石刻,宝顶山上还有一处时常会被游人错过但绝佳的去处——广大寺。广大寺过去有“小宝顶”之称,也是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才开放。其实广大寺距离大佛湾不过3里地,散散步就过去了。广大寺前有案山,后有靠山,左右也各有小山一座,是为青龙白虎,寺庙前还有老大的一汪池水。

广大寺的山门是典型的川西清代建筑风格:黑瓦白墙,素净遗世;三重飞檐高翘,如凤凰展翅;究竟是动是静,也许正是佛法高深之处,凡人不可知。门前有两座红砂岩的小神龛,里面放着一文一武两尊神像,瞧不出来身份,也不符合通常寺庙的格局。风化很严重的神龛之上,各有一株蜡梅,此时幽香四散。我们拾级而上,发现山门檐柱的柱础也已风化,上面的人物已经面容模糊,花儿也开得若隐若现,没有两三百年的风雨是抹不去这些的。

Tips:

大足石刻最著名的主要是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北山石刻,两地可以买联票参观,相距约 15 公里,有大足石刻旅游专线连通,也可以打车前往,一天时间是足够的。北山石刻还有夜场。疫情期间可能有临时管控,建议提前咨询相关开放政策。如二选一,建议选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旁边的广大寺近几年才对外开放,里面的塑像很美,不要错过。

重庆市有公交可以抵达大足石刻景区。智能手机上的常用地图APP 上都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