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可摘星辰 漫游绵阳文化的千古江河
绵阳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建城历史已有2200余年,大禹、嫘祖、文昌、李白等历史人物,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山川中因缘际会,赋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刘禹锡笔下的“西蜀子云亭”,到被誉为“天下文章第一楼”的越王楼,历史的笔墨在这里俯拾即是。
绵阳不是一个常规的旅游城市,最出名的标志是“科技”,但我们此行却是专程追寻文化的足迹。不巧赶上了酷暑,整座城市如同火炉,耐着高温出游,汗水涔涔而下。路上司机师傅还调侃地为我们竖起大拇指:“这个毅力做什么都能成功的。”幸运的是,美景没有辜负这番辛苦。从绿树掩映的杨雄读书台,到鸟语花香的三国富乐山,再到夜幕下的大唐越王楼,脚步落在滚烫的土地上,我们一步步揭开了这座城市的迷人文脉。
西山公园忆扬雄读书声
绵阳的西山公园是一片文化的渊薮。这里散布着历代遗迹:赫赫有名的子云亭、三教同居一堂的仙云观,还有蜀汉大司马蒋琬的墓冢。园中的自然之美也不遑多让,林木葱茏,清泉潺潺,廊亭曲折幽深。哪怕酷暑难耐,依然有身着汉服的姑娘在莲花池旁拍照。坐上景区的观光车,师傅笑说,如果不是天气太热,草坪上平日可是“长满了人”的。
踏过一路的碎荫,我们在鸟鸣啁啾中来到了蒋琬墓。这位蜀汉大司马于公元246年在涪县辞世,长眠于此。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辅佐刘禅,以安民治国为己任,使得蜀地安宁,边境无虞。墓入口处的门楼古朴庄重,红色门柱搭配灰瓦屋顶,两侧的石狮静立守护,黑底白字的对联立在门柱上,写着“小心自可襄诸葛,大度犹能恕二杨”,赞颂了他的功绩和胸怀。向前几步,眼前便是蒋琬的墓碑,红色的“汉大司马蒋琬之墓”字样在阳光下尤为醒目。供台上放着几束黄菊,默默昭示着他永垂后世的功德与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继续前行,来到这里最负盛名的建筑——子云亭。西汉大儒扬雄当年途经涪县,在此留下了读书台与洗墨池,后人为纪念他的足迹特意修建了子云亭。原先的子云亭建于扬子云读书台上,1987年迁至凤凰山顶重新修建。三层高的建筑集楼、台、亭、阁于一体,布局巧妙而富有层次。庭院入口处,成都著名书法家方滨生题写的《陋室铭》镌刻在墙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国人耳熟能详的句子,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子云亭千年的文化底蕴。
进入庭院,蓝色屋顶与雕花飞檐相得益彰,扬雄的石雕安坐石座,身披宽袍,神态沉静而悠远,似在默默注视远方。亭内一楼展示着扬雄的生平故事,讲述他贫而好学、访道君平、赋拟相如、辞吊屈原的经历,还陈列了他在石纽山上留下的题刻。扬雄首次提出禹生于石纽,并在山上留下题刻,成为了珍贵的历史遗迹。
沿山而下,是清澈甘甜的玉女泉,泉水宛如一曲千年流淌的旋律,四季不歇。背后的亭阁隐匿在绿意之中,其中还有扬雄读书台的遗址,因岁月的侵蚀,建筑已然残破。相传扬雄在此读书,临近的玉女对他暗生情愫,扬雄离去后,玉女因思念而泪流成泉,化作这道不息的泉流。池中的玉女石雕静立水中,神情温柔而深情,仿佛在遥望远方的心上人。莲叶与岸边的紫花在水中倒映成趣,默默守护着这片蕴含千年相思的净土。
富乐山访三国遗迹
位于游仙区的富乐山融自然景观、园林建筑和三国遗迹于一炉。据宋代《方舆胜览》记载,刘备入蜀后受到当时益州牧刘璋的邀请,一同来到这里游览。他们眺望蜀地的秀丽风光,饮酒作乐,刘备感叹:“富哉!今日之乐乎!”富乐山因此得名。
富乐山兼具自然景观和园林小景,一路上经过了玄德湖、宝盖峰草坪、观景台等景点,暑热中也能见到悠闲散步的居民,平日里更是适合遛娃、野餐、健身的好去处。山依地势而建,而我们的目的地则是山顶的富乐阁。坐着观光车直达山顶,这座宏伟壮丽的中式楼阁便映入眼帘,红色立柱支撑着层层飞檐,红黄蓝三色花纹华丽而不失庄重,正面的“富乐阁”牌匾苍劲有力,气势不凡。
走入其中,迎面一座刘备像金光闪闪,头戴高冠,显得高大而英武。四周的展板则梳理了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史料、三国英雄人物排行榜、《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图等,为这场三国文化寻踪拉开了序幕。
拾级而上,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暗层展示了三国历史与当代文化的融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三国动漫、川剧、三国杀等桌游,熟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回荡在耳畔,令人倍感亲切……
Tips:
门票:
1、西山公园和富乐山免费开放,提供付费观光车服务。
2、越王楼需购票进入,成人票50元。
美食:
1、绵阳米粉是当地特色,分红汤、清汤、清红对浇,适合不同口味。
2、马家巷是小吃天堂,有冒脑花、钵仔糕、梅花糕等地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