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西安
清晨抵达西安,整座城市仿佛酣睡于襁褓的婴儿,透着甜意。一夜的车程,虽有些许疲惫,简单在车站旁吃了点东西后便急不可耐地向大雁塔出发。
公元 652 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与岁月签下了盟约,用历经千年的打磨,在朝圣者心中屹立出不朽。
三藏法师的雕像高耸于景区门口,仿佛是屹立于山河的指引,又似乎是千年前无畏的启程,让浩瀚的历史凝固成了一首献给征程的颂歌。仰望着雕像,我仿佛在漫漫的黄沙中看到他远行的背影,那背影随着征途,踏破了所有阻隔信仰的樊篱。
走进大雁塔,浓烈的历史气息扑面,这是大唐的味道,在墙面的每一处斑驳中都闪烁着盛世的辉光。遐思,有如飞舞的蝴蝶,摇曳进历史的长河,直至被汲取进岁月的笔杆,写尽人世的沧桑与轮转。出大雁塔,往骊山行步。冬日的骊山格外萧瑟,寒风将树干扫荡得极为干净,仿佛让一切的生机都逃不过这缄口的凋零。知晓骊山,是在高中课本里学到的《阿房宫赋》,文中所述的繁华早已化作了一坡黄土,唯余历史的哀叹,在诗人的文字中继续袅袅盘旋。
来时,正巧赶上石榴上市,石榴顿时成了整个西安街头最大的宠儿。西安的石榴个头大,果实饱满,透着血红的汁液,像红色珍珠镶嵌于一块块绿色的宝石。取出一颗放入口中,那清爽的汁液顷刻会爆裂出甘甜的快意。仿佛在那舌尖相遇的不是石榴,而是给每一位旅人种下的西安式乡愁。
行入骊山,抬眼望去,石榴树错落有致地铺盖于一片片山岭,我去时,已是丰收过后的凋零景致。干枯的树干上,仅能见几颗挂着的枯萎石榴,竞相诉说着冬日的苍凉。回民美食街,有中国十大美食街之一的美誉。我去过南宁的中山街,南京的夫子庙美食街,上海的城隍庙等,但较起回民美食街,无论是繁闹或规模,都大为逊色。熙熙攘攘的人群,更迭不休的吆喝声,西安,从不止于千年的文化与盛世的大唐,它还有民族血水的哺乳,还有不夜色香的悸动。
在一座城市旅行,我一直认为有三点必备的体验要素 :首先是美食,其次是景点,最后是以人辐射于整座城市的人文。当然,三者在每个人心中的比重不一,尤其是当行步于回民美食街,迷醉于色香时,这比重很快便被美食所垄断了。红柳羊肉串,无疑是回民美食街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大块肉串联在柳枝上,在炭火的烤炙中,不停散发出烤肉的喷香。入口朵颐,还会咀嚼出柳枝的甘甜,哪怕是酒足饭饱,也要强撑着肚皮,快然地来上几嘴。白天的美食街,充溢着一番别样的滋味。穿入巷道,会见到一条专卖旅游纪念品的街,街道旁是一座修建于唐朝的千年清真古寺。
走进街上的一家剪纸店,挑了几张剪纸。随后,又行入熙攘的美食街。择一家餐厅落座,让一碗拉面道出如梦的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