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举办。“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由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中外文化领域的政府、文化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通过嘉宾发言和圆桌对话,围绕“交流·合作·发展”主题,就“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两大议题展开成果交流和经验分享。

习近平同志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创新途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融合,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发展提供智慧和思考。

在嘉宾发言环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做现场发言。芬兰赫尔辛基市文化和休闲部常务部长劳拉·阿尔托、韩国首尔市文化本部长朱容台通过视频贡献真知灼见。分论坛现场针对嘉宾发言内容实时进行了文稿演示和图片、视频展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主持论坛。嘉宾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交流。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北京是首善之区,希望北京市率先示范,立标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嘉宾还认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既有助于呈现不同文化之美,又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美好、更紧密的世界。

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主持。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焕围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等深入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特意安排了 9 件非遗国礼在分论坛现场进行展示,并向嘉宾和媒体发放中、英、日、韩等不同语种的北京文旅线路手册等宣传品。

与会嘉宾发言摘编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 :

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全国文化中心,肩负文化建设示范引领的重要使命,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凡成就。创办北京文化论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举措,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必将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媒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记载与传播文明的媒介。《中国日报》作为在北京诞生的新中国第一份全球发行的国家级英文日报,长期以来和北京市携手开展了许多文化外宣合作。我们将与北京市一起,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全面合作,助力打造北京文化论坛等活动和平台,展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进展、新成就,展示北京风采、中国精神,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让北京形象在世界上更加熠熠生辉。

芬兰赫尔辛基市文化和休闲部常务部长劳拉·阿尔托 :

2006 年,北京与赫尔辛基建立了独特的友好城市关系。自此,我们共同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开展了各种文化合作。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支持下,赫尔辛基每年都举办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 16 年。这一活动不仅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也深受其他文化背景人士,包括芬兰本地人的欢迎。2016年,我们将芬兰的文化艺术带到了北京,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举办了“你好,赫尔辛基”活动,为北京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芬兰和赫尔辛基的机会,并进一步创造了合作可能。2025 年,赫尔辛基荣幸地作为官方嘉宾城市参加了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北京携手,我们共同为中芬两国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韩国首尔市文化本部长朱容台 :

纵观世界趋势我们可以发现,文化艺术领域有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数字化,另一个是融合艺术。今年首尔市文化本部的愿景是打造“用文化作连接,因文化而幸福的城市”。为此,我们制定了“智慧、感性化文化城市”“市民文化共享城市”“两千年历史之都”这三大战略,并设立了十大核心课题。我们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力以赴。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 :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的成立更多是为了文化交流互鉴。2017 年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第一次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活动,80 多岁高龄的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刘德海为全球音乐院校校长弹奏了一首《十面埋伏》,各国音乐院校的校长听完,现场响起了长达 5 分钟的热烈掌声。接下来 3 天的时间里,我们与全世界 20 多所音乐大学签订了联合人才培养的计划。这是音乐的力量,更是中国音乐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你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温暖,同时又让你通过这种温暖感受到一种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的力量。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 :

我觉得北京要翻译的东西很多,历史的、传统的、文化的,太多了。现在的中国已经从翻译世界的阶段进入到了翻译中国的阶段。几十年前我们向中国介绍世界,现在我们要向世界介绍中国。我们必须有国际视野、国际思维,把我们的话翻成外国人能够接受的这样一种语言。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建筑师,我们的任务是把桥梁建设得宽一些,平坦一些,舒畅一些,那就需要一支翻译队伍,希望大家一块培育使用好这支翻译队伍。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 :

中国旅游研究院每年分季度对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 60 座城市、国际上 120 座城市进行游客满意度的监测,10 年前北京的得分是 76 分,现在是 85.4 分。这是千千万万个游客打出来的分数,说明北京发展巨大。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焕 :我们的工作就是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音乐是无国界的,艺术也是无国界的。前几年,张火丁前往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京剧《白蛇传》和《锁麟囊》。《锁麟囊》大段唱腔会不会懂?中国古老的故事,能不能明白?在演出前,我们做了许多前期的工作。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写预热报道 ;邀请美国汉学家讲述这个古老的东方故事,为当地观众导赏。最终,当地观众被传统京剧深深打动,两场演出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