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化寺如来殿

智化寺京音乐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以其庄重、古朴、典雅的鲜明艺术特征,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2006 年,智化寺京音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器——云锣

乐器——管子

金街之邻藏国宝

在北京东二环内的闹市区,有一条金宝街,东起二环路西至东单北大街,再往西便是大名鼎鼎的“金街” 王府井。在金宝街的北侧有条胡同叫做禄米仓,那里曾是明、清两朝存储京官俸米的地方。在禄米仓胡同东口的北侧,就是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明代古刹智化寺。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 年),据传系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建之时为明代宦官、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家庙,明英宗朱祁镇赐名“报恩智化禅寺”。自明朝建成至今,智化寺经历多次修葺,但依然保持着自宋向明清过渡时期汉族建筑的明显特征。在北京,保存至今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多为单体,而智化寺内的八座明代建筑,则组成了城内现存体量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从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敕编的《营造法式》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钦定《工程做法则例》的几百年间,元、明两朝都没有留下什么建筑规范,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只能求助于实物的考证,因此智化寺作为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实例,于1961 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也与寺内的京音乐分别入列国家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器——笙

智化寺作为集建筑、造像、雕刻、彩绘等文化遗产于一处的艺术宝库,留下了许多的故事,这里暂且按下王振与“土木之变”、金龙藻井与美国费城博物馆、移往它处的三世佛像和十八罗汉这些不述,要继续说一说智化寺的另一项文化瑰宝,那就是这里的京音乐。

智化寺京音乐日常演出

智化寺钟楼

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

智化寺京音乐交流演出

王振堪称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他不仅权倾朝野,更是将明太祖朱元璋挂在宫门上的那块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摘了下来。明正统十一年(1446 年),王振凭借执掌明宫司礼监的权力,擅自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由其私宅改建为家庙的智化寺,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所演奏的乐曲,在宫廷音乐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民间音乐精华,同时聘请大量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的乐僧在寺庙中弹奏演唱,逐步演化成这种古老又独特的音乐形式。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中的表演曲目向外传授到天仙庵、成寿寺、水月庵、夕照寺等十余座寺院,进而传播到周边的河北等地区,智化寺音乐从而成为北方佛曲的代表。因出于京城,故被冠称为“京音乐”。

乐器——鼓

智化寺内景1

智化寺内景2

本兴师傅带着学生练习

古代音乐“活化石”

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的智化寺京音乐,与西安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福建南音并称为中国“五大古乐”。作为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袭的乐种,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尺”字读音为“chē”),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

智化寺京音乐的工尺谱本带有纪年,现存最早的一本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第十五代艺僧容乾抄录完成,至20世纪50年代,这个珍贵的谱本在僧人收拾藏经柜时被发现。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杨荫浏先生在看到这个谱本后,将之与当时寺院里第二十五、二十六代艺僧所吹奏的谱本进行比较,保持延续得相当完整,几乎没有私自加入的演变。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明代寺庙在音乐传授方面严格的管理体系。智化寺属于禅寺,里面有负责演、唱的乐僧。按当时的规定,乐僧只收12岁以下的儿童,入寺之后要学习7年,由老乐僧口传心授,先学乐谱,后学乐器。正是这种近乎刻板的严苛训练,以及不许随意变易的神圣性和特殊性,加之寺院环境的相对封闭,艺僧们与外界接触甚少,使得智化寺京音乐将明代宫廷佛乐原貌非常完整地流传到今天……

Tips:

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

地址: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 号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演出时间:开放日10:00 15: 00

电话:010-6528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