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花蕊里的节日 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在贵州高原偏远大山里已经延续了 3000 多年。过节时,姑娘们悄悄把自己的心思和爱情“藏在”五彩糯米饭里一起送给男青年,小伙子们就能从饭里的信物得知姑娘对自己的不同感情,这一切尽在不言中。
“飞歌献予远方客,米饭暗送心上人 ;白天共享姊妹饭,夜晚相携游方场。”这是一首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清水江沿岸的古老苗族情歌,歌词基本上概括了姊妹节的主要内容。因其神秘而多彩,被形象地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苗族姊妹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13年开始,台江县每年举办的姊妹节我都会赶去参加,因为这个节日汇集了苗族的婚恋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和劳作文化等丰富内涵。
台江县的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因此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滔滔不绝的清水江从台江县境内蜿蜒而过,绵绵江水养育了一代代优秀的苗族儿女。据说在古时候,居住在清水江沿岸施洞镇有一对苗族男女青年名叫金丹和娥姣,在一次赶集时,两人偶然相遇,彼此产生了爱情。但娥姣的父母不准他们来往,娥姣以死抗争,金丹也非她不娶,两人只好相约在娥姣村外的江边悄悄约会,金丹每次都要渡船远涉而来。为了不让心上人饿着肚子,娥姣用装有针线的竹篮藏着糯米饭带去给金丹吃,刚煮出来的糯米饭被娥娇的针线染成了五种颜色。后来终于感动了家人,两人得以结为百年之好。这就是苗族姊妹节的来历,之后五彩糯米饭被称作姊妹饭,姊妹饭成为了姊妹节上的爱情信物。
从此以后,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苗族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据《苗族古歌》记述,苗族聚居的地区过去几乎都过姊妹节,可如今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
苗族姊妹节世代相袭,台江县不同村寨过姊妹节的时间也略有不同,有的村寨是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但大多村寨是在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过。过节时,每一个小小的村寨里可谓是人山人海,高亢的飞歌声、浑厚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可以传到很远很远,以施洞地区的姊妹节最具有民族特色。
来自台江县9个苗族支系的上万名苗族同胞身着盛装,组成了10个方阵,在县城主干道上开始盛装巡游。这是整个节日的重头戏,与往年一样,走在巡游队伍最前方的是台江县最靓丽的苗族姑娘,她们身上的每一套苗族盛装都汇集了服饰、银饰、刺绣、剪纸、织锦艺术,姑娘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伴随着激荡的木鼓声和悠扬的芦笙曲,踏着鼓点,跳起苗家舞款款而来,身上的银饰随着身体的跃动发出阵阵叮当悦耳的声音;走在后方的苗族男青年们或吹响芦笙,或肩挑醇香米酒、鸡鸭猪肉等物品;苗家的阿爸阿妈们或做出划船捕鱼,或做出针线纺织的动作。整个巡游队伍全方位、原生态呈现出台江9个苗族支系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和苗家儿女日常生活的气息,场面震撼。
长滩村地处清水江支流巴拉河畔,2013 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有寨门拦门酒欢迎仪式。许多盛装的
苗族青年男女来到了村口摆下阵势,12张方桌依次排开,上面除了一大簸箕的姊妹饭外,就是香味四溢的苗家米酒。拦门酒,表达着苗家人的诚心和敬意,可是为什么要摆下12道呢?原来12在苗族中表示一个大数,也是一个吉祥数,为了表示苗家人对进寨客人的尊重,因此要以最大最吉祥的数字隆重设置拦门酒。
第一道拦门酒名叫恭喜酒,寓意祝福与欢乐,虽然没有完全喝完,敬酒的姑娘并没有强劝 ;第二道拦门酒叫善良酒,意味着苗家人善良待客,抿下一口后我们快步走到了第三道拦门酒——勤劳酒、第四道勇敢酒、第五道聪明酒……直至第十二道拦门酒美满酒。一切礼仪做完后,一位寨老对我们高兴地说了一声:“得罪了,最尊贵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这时人群闪开,苗家人很礼貌地让出一条路恭迎客人进寨。
苗族姊妹节上众多特色活动中的其中一项重头戏——老庚摸鱼。村民们开始下田,可是不见他们抓鱼却在田里四处来回走动,原来他们是故意要把田里的水搅浑,目的是让鱼缺氧露头以便抓捕,有心急者先是捞上几条大鱼,随后大伙就一拥而上,你抓一条,他也抓一条,有的村民抓到鱼来不及放到田坎,干脆用草绳将鱼串起。随着田里的鱼越来越少,又出现了抢鱼的场面,有的人还打起了“泥巴水仗”,结果肯定是人人一身泥水,但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让我们惊讶的是,不管村民走到哪家田里捕捞,居然无人干涉。据说过去的苗族男女青年们就是利用这样的活动机会,相互了解,从相遇相知到相爱成婚,所以“老庚摸鱼”也就充当了媒娘的角色,这是当地苗族独具一格的农耕文化和社交文化,亦有相互祝福、祈祷所在村寨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鱼”的含义。
在农历三月十三日那天,台江县各地区的苗族姑娘们已纷纷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回家后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紫、红、黄、绿的花草汁液,再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等汁液完全渗透进了糯米,再取出进行过滤,用清水冲洗去表面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将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来到施洞后我们发现许多苗族妇女正在家里做五彩姊妹饭,淳朴的她们无一例外都会主动把做好的姊妹饭拿给走进家门、即使不认识的人吃。一位大姐向我们介绍说,姊妹饭的颜色有着不同的代表含义,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红色象征繁荣昌盛,紫色象征紫阳高照,绿色象征家乡美丽可爱,白色象征爱情纯洁高尚。这种用野花清草取色制作而成的姊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会变质。
施洞镇清水江边的游方场,一直都是最热闹的地方。中午,苗族女青年们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姊妹饭,到游方场上踩鼓跳舞和找小伙子对歌。早已等候多时的小伙子们想要吃到心上人的姊妹饭,必须在对歌中取胜。这样,整整一个下午,游方场里洋溢着歌声。当然,除对歌以外,女青年们可以随意参加各种娱乐活 动, 出 嫁 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姊妹节”。
到了晚上,男女青年们相约到江边对歌,男女分两排坐定后,摆开阵势,又再次拉开对歌战幕,以歌传情。对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古歌盘问和情歌对唱等,姑娘们用歌盘问姊妹节的来历及姊妹饭象征什么等,你唱我答,歌声不绝。通过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抒发真情。唱到最后,谁对答不上来,或所唱的与对方唱的不合拍,答非所问等,谁就算输,输方要给对方礼物,当然赢方也会回谢相当价值的礼物。这些歌词我们虽然没有听懂具体的含义,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和神态来看,他们所有的人都已经陶醉在歌舞的欢乐世界里了。有趣的是,这个节日并非年轻人专属,苗族的一些中老年男子也会与邻寨相应年龄的妇女相约对歌,但歌中内容多为生活劳作之类,时间也仅限于当天。
活动的过程中最能体现节日特点的就是,姑娘们用竹篮盛着各人的彩色糯米饭团和鱼、肉、鸭蛋等礼物,赠送给小伙子们。到来年姊妹节时,这些青年男子会买来礼物如绣花丝线、绸缎等,盛在姑娘们去年赠送礼物的竹篮里,带回赠送给姑娘们,这叫“还竹篮”。如此经过多次的你来我往,使青年男女相互间的了解得以加深,进而产生并倾诉爱慕之情。
在姑娘送姊妹饭给意中男子的过程中,有一个让我们感到十分有趣的细节。若没有姑娘送饭给这个男青年,男青年是可以去向姑娘们“讨”的,“讨饭”时男青年一般都会装得很可怜,对自己喜欢的姑娘说 :“请送一口嘎良(饭)吃,遮遮蚊虫咬吧!”姑娘们往往觉得同情而慷慨相送。在送给男青年的姊妹饭里,机敏的姑娘们往往悄悄藏着标记,如松叶、棉花、香椿芽、辣椒或大蒜等,传达某种特别的情意。放芫奚菜表示同意与之交往,不确定可以婚嫁,尚待进一步了解 ;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暗示男青年可以早日前来迎娶 ;放棉花,则暗示姑娘思念男青年的绵绵情意 ;看到糯米饭里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伙子就会默默离开 ;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暗示讨要绸缎或红丝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小伙子都明白,红丝线最终将牵连起的会是什么。
回到贵阳后,我走访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的王炳忠老师,王老师是苗族人,对“姊妹节”有着长达近 20 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他说,“姊妹节”是一个情与爱的节日,它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苗族男女青年热情奔放的情爱生活景象,同时它也是展示多姿多彩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蕴的一个盛会,民族风情与人文景象蔚为壮观,同时还是苗家人走亲访友、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舞台,是苗族内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的纽带。
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不断深挖、保护和延续“姊妹节”节日活动的文化内涵,许多学者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姊妹节”节日的现代意义,着力促使这一优秀的文化节日得以发扬传承下去,让这个古老的节日文化不断焕发出现代的勃勃生机。
Tips:
饮食 : 到苗寨吃特色美食当数酸汤鱼。酸汤由辣椒、小西红柿、米汤共同腌泡而成,鱼则取自稻田或清水江中,味道鲜美独特,不可不食。当然,姊妹饭更要一尝。
住宿 : 台江县有宾馆和招待所,设施比较齐全,干净整洁,双人标准间多在200 元左右。如果想进一步体验苗家人的生活起居,可到农家投宿。
交通 : 从贵阳乘高铁 35 分钟到达凯里南,换班车或者网约车可抵台江。从台江到施洞乘汽车一个小时,路程约 35 公里,票价 20 元,途中要经过长滩村和老屯乡。
购物 : 苗族的主要特产是银饰和蜡染,做工极为精致。台江县有一条银饰一条街叫姊妹街,各种银饰应有尽有,还有刺绣、蜡染等,图案各异,甚为美观。如果在村寨里直接从苗族群众手里购买也行,苗族同胞淳朴耿直,做生意一般不会有欺诈行为,而且价格很便宜。
友情提示 :1. 到苗寨要入乡随俗,提前了解一下苗族的禁忌等相关知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如在苗寨不要踩异性的脚,不要从屋内往外倒水等。2. 黔东南地属山区,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保暖,最好备有雨具,注意保护好摄影器材。3. 在非常偏僻的村寨里,老人们一般都说属于他们的语系,外人很难听懂,如果他无法和你沟通,并不代表他不尊重你。4. 苗族人大多善饮好客,招待客人席间都有自酿的米酒,若客人不善饮,当主人敬酒时只需用嘴轻碰酒杯,象征点缀一下即可,若是用手触杯,则需一饮而尽。5. 当地群众一般会有自发组织的民俗表演,客人最好先了解他们的节日和表演时间,如果错过了也可以提前预约,花钱去请他们专场表演,价格视表演的规模不定,一般每场大约是五六百元。
周边景点 :
反排镇 :其木鼓舞和芦笙舞有“东方迪斯科”之美称。在浑厚雄亮的芦笙曲伴奏下,舞蹈极具节奏,四肢舒展,伴有身上银饰声响,很有民族特色。
排羊和九摆镇 :可以欣赏苗族精美刺绣、银饰加工以及世界上唯一的苗族独柱鼓楼。
红阳苗寨 :该村有底蕴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有芦笙制作、银饰锻造、苗医药、纺织印染、土建历法等。此外,还有雍乾年间的古军事寨门、美丽的传说“龙女潭”、千年古樟祭祀树、姜秧睡石等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