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就爱小兴安岭的美丽,那是一种浪漫的美,特别是秋天。

自从读小学,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尽管夏的尾声未尽,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它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轻盈,流露出北方金凤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秋的脚步在悄无声息中加快,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接着,用黄菊、秋禾、野果,一样一样的把小兴安岭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这就是小兴安岭的浪漫时刻——五花山了。

霜一落,天地白。物质世界的彩色喧哗退场,精神世界开始向着另一种纬度拔节攀登。少年时,爱看繁霜覆盖下的田野,静寂、洁净,那时涉世不深,只觉得下霜的秋天更好玩。

在小兴安岭的秋天,有许多事情,必要等到下霜之后才能开始。霜,让小兴安岭的秋味更浓。屋前的柿子,挂在叶子凋落的枝干上,耀眼得胜似万千盏灯笼,可是母亲不让摘,说下霜之后的柿子才好吃。等一场霜下来,内在的滋味才激发出来,那样的柿子,入口冰凉,有深长的甜。世间好物,从诞生、生长,到长成,一定还要有属于成熟的那一种静默,那一种凛然,那一种寂然自守。

踏着暮霜,放学回家吃晚饭,母亲端出一盆炒白菜。寻常白菜,入口有谷物一般的甜糯——这是经过霜的白菜,味道丰富得像百科全书。小兴安岭的冰酒,就是用霜打过的葡萄酿造的,慢慢品酌,有一种历经冷暖的醇厚,一种深沉的甘甜,一种久远的留香……到中年,常暗暗敬重那些带霜气的事物。

小兴安岭的深秋,最见霜气。虽然大多数植物,止步于霜门之外,可是总还是有一些植物是带着霜气,度春秋年华。那些霜气,渗透生长的经脉,让那些植物向内生长,追求内部的丰饶,内部的份量。更有一些植物要穿越繁霜,挺过酷寒,到春天去开花。霜,是它们锻造经脉风骨的砧与锤。

见过许多幅深秋图,读过许多首深秋诗,最喜欢的,是李商隐的《霜月》。那“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的诗句,正是小兴安岭深秋的写照,从霜月交辉的自然之美,多了一种在寒冷环境中,依然保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操,懂得默然去品之味之,积极又乐观。每一个生命,都有走到深秋的时候,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真实的凯歌。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一切激荡终会过去。如果你热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

如今,在这小兴安岭深秋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那智慧的低语: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山河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我们应在欢乐的时候欢乐,安闲的时候安闲,沉醉的时候沉醉,觉醒的时候觉醒。

从今而后,我们不但要以平常心去热爱生活,从容地欣赏人生的妙趣,还必须彻悟人生,超然物外,让你的心灵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