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骏陈海良书画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本报讯(记者李俐)2月21日,“家山——方骏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展出方骏中国画作品200余幅,以及大量速写和相关文献,全面回顾他的艺术人生。
方骏(1943-2025),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8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艺从教40年里,方骏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览以“倚江南”“信天游”“西洋景”“写生情”四个篇章,全面展示这位中国画家的艺术世界。其中,展现姑苏风情的《湖湾纪事》组画,江南风情的《云山四季屏》《好在江南山色》;描绘陕北风情的《陕北的上弦月》《陕北叙事》,欧洲风情的《欧洲多瑙河》组画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均在展览中亮相。此次展览还得到了中国国家画院的大力支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方骏在传统的灵山道海中游弋,在生活中感悟,写就弥漫着江南通透意趣的‘家山’,为当代山水的创作寻找到一条自我完善的路径。”在他看来,方骏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词。“除了继承传统青绿、浅绛的色彩谱系之外,他又参考西画的色调方法,且尝试以民间版画的色彩关系去创作山水画,大大拓展了传统山水画的色域。”
同期开展的还有“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骨韵之象——陈海良书法作品展”,展出陈海良近作12件,以行草为主。
陈海良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书法实践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在多年的科班学习、笔墨锤炼和生活积累中,他始终坚守“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古训,追寻“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境界。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其随性而动的决断与率真,体现出虚实相生、情理相融的真情与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