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京味儿有点儿酸
北京菜又称京帮菜,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各地风味而形成。其中的各类小吃,更是风味独特、不胜枚举。旧时,北京小吃的种类多达几百种,要说它们中最具争议的,那一定非豆汁莫属了。2009 年,北京豆汁食俗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什么是豆汁?
豆汁,北京人会加儿化音读为“豆汁儿”。相传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出现并在民间盛行成为食俗,这或许与契丹等民族日常食肉量较大,需要“解腻”有关。京剧传统剧目《金玉奴》又名《豆汁儿记》,里面多次出现豆汁儿,由此可见,在明代豆汁儿就已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
据爱新觉罗·恒兰所著的《豆汁儿与御膳房》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3 年),乾隆皇帝曾下谕 :“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招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由此,源于民间的豆汁儿也进入宫廷成为了御膳。
豆汁儿作为雅俗共赏、贫富皆宜的食品,很多人都喜欢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就是豆汁儿的忠实拥趸,抗战时期他居住在上海,喝不到豆汁儿,很是难耐。恰逢他的弟子言慧珠从北京去上海演出,就特地用四个大玻璃瓶灌满豆汁儿带了去。梁实秋先生对豆汁儿也是情有独钟,客居台湾时,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就是那热气腾腾、浓浓的、酸酸的豆汁儿,他写道 :“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已。”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还有出生在北京的西部歌王王洛宾,正是他最爱喝的那一口豆汁儿,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说了这么多,那豆汁儿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豆汁儿原本就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对于豆汁儿的争议,源自它那因发酵而来,有点儿酸,有点儿臭,又有点儿像泔水般的馊味。很多人,特别是初次尝试豆汁儿的人,往往接受不了这个味道,甚至还可以说是嗤之以鼻。传说,当年张作霖率军进京后,想尝些北京特产,这时就有人给他推荐了豆汁儿,结果一口喝下去他就大骂了起来 :“妈了个巴子,拿馊泔水蒙老子!”
北京人的豆汁儿食俗
如果说豆汁儿可称得上是北京的特产,那么喝豆汁儿恐怕就是北京人的专利了。在一些地方是管豆浆叫“豆汁”的,曾经有外地朋友来北京,看见菜单上的“豆汁儿”就要了一碗,勉强喝了一口后,皱着眉头跟店里的服务员说 :“这豆汁别卖了,基本上酸了。”服务员笑着答道 :“好说您呐,不是基本上酸了,根本上就是酸的,这豆汁儿跟您那边的豆汁压根儿就不是一码事儿!”所以,大概只有北京人或者是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才可能会喜欢喝豆汁儿,把这当成一种享受,甚至竟能上瘾。《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曾随父母迁居北京,北京也成为了她精神上的故乡之一。多年后,她再访北京时,专门要人领她去喝豆汁儿,而且是连喝了六碗还不过瘾,陪她的人吓坏了,她却说 :“这才算回到北京了。”
争议满满的豆汁儿,为什么会受到京城百姓的宠爱?它的诱人之处究竟是什么呢?在清代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一书中就有对京城里制作和饮用豆汁儿习俗的记述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Tips:
锦馨豆汁店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路 87 号
时间 :6:00-20:00
电话 :010-6701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