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的肉一上桌,什么鸡鸭鱼的一并打入冷宫。我们大口小口地吃,母亲自顾自地唠叨着,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自己做的吃着安全。

我们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坛焖肉。母亲没有文化做菜全凭摸索,家里的调料很简单,只有葱姜、花椒和大蒜。母亲从来不用八角和味精,也不用料酒,但是肉经过母亲的处理一点腥味也没有。母亲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 5 毫米的薄片,瘦肉切成不规则的形状,排骨剁成三四厘米的小段,姜 5 片,花椒十几粒,大蒜多放一些,用菜刀拍扁,最好是紫皮的。母亲做菜不用酱油用自家做的黄豆酱,她说 :“这样做出来的菜够味。”母亲喜欢用大粒盐,她说 :“紧锅子粥慢锅子肉”精盐化得太快不能很好入味,大粒盐随着肉一点点烂透慢慢入味那才叫香。排骨放在最底层,3 片姜、7 粒花椒,一调羹酱,少许盐,瘦肉放中间。除此之外,大蒜都放在这一层,放三小段葱白即可,葱放多了有酸味,再放 7 枚大枣。母亲说味道好不好全在这一层了,上下串味,还说药食同源调料用单不用双,别小看了饭菜,老祖宗就是靠吃来调养身体的。五花肉放在顶层,流出来的油把下面的骨头瘦肉都浇透了。母亲用冻豆腐封顶,冻豆腐解冻切成 1 厘米的片盖在五花肉上,豆腐上少撒一点点盐面就行了。难怪母亲做的菜有味道,每一步都认认真真的。母亲说做肉要小火慢炖。特别是这种坛焖肉,坛子深不能急,没有四五个小时焖不出来一坛酥软烂透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