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策展人说 一场精彩展览的背后
策展人(curator)原意为监督者、管理者或维护者。在当代,策展人一词所指涉的内涵比以往更为广泛,它融合了主题策划、创意设计、美学鉴赏、空间规划、艺术制作、艺术经纪、展览组织等方面的专业职能,是目前文化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角色。近年来,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策展人这个在国内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新兵”逐渐走入到大众的视野当中。有缘,让我们从一位青年策展人的从业经历来一窥其中的秘密吧。
首识策展人跨界融合的温润文字工作者
马小平,一个热情健谈的西北小伙儿。虽认识时间不长,但还是被他的学识与创见所感染。每当他谈到自己参与的文博策展项目的时候,他总是愿意真诚地分享这些经历和经验。这些分享里面有他十年策展生涯的高光和难忘时刻,这些经验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可以广泛称之。如他所说,职业策展人就是需要根据客户的各类天马行空的策展要求,秉承主题策划的专业性以符合客户要求、时代需求、美学追求的复合型标准推进不同领域和主题的展览展示项目落地。
6 月的一天,终于有机会与他长谈,当问到他是一天是如何工作时,他的回答是,我们策展人的工作不是以一天来计算,而是以项目周期和全流程控制来计算。一些临展项目快的话有差不多半个月就完成了,有些博物馆新馆的策展和一些大型主题展览有时前前后后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完成。典型的比如焉耆城市规划馆。
爱和责任浅谈职业策展人具备的条件
无论是求学还是从业,爱和责任都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随着人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普通人所能接触的展览可谓五花八门,每一个博物馆(包括城市规划馆、各类主题展示空间)和主题展览所涉及的知识面跨度越来越大。就马小平个人而言,从外交部“开放的中国”省区市全球推介主题展到 2025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从祖国边陲的新疆焉耆城市规划馆到上海嘉定的水环境科普馆,从广西玉林的企业文化展厅到雁栖湖畔的国际会议成果展,从“张学智印象岩画一带一路巡回展”到 2025 中国 - 巴基斯坦电动车产业论坛暨博览会,这些不同客户、领域专业的展览所需要的知识储备都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而是复合型的知识跨界交融。
做为策展人,马小平同时也是一个资深文博爱好者。他喜欢三类展览,一类是主题展览,比如“未来派的宇宙”主题展览、巴基斯坦卡车主题艺术展;第二类是跨区域文明特展,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展”、北京大学塞克勒博物馆的“千山共色 -- 丝绸之路文明特展”;第三类是历史遗迹馆,比如新疆焉耆县的七个星佛寺遗址、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博物馆、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作为策展人,每次接到一个陌生的展览项目,团队都要以最快的时间理解消化甲方所提出的需求清单。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如何在满足甲方需求的同时做出经得起时代和参观者拷问的高质量展览”而展开。如果是一个主题展览,则需要策展人在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快速汲取这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领域的跨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