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大葆台遗址于1974年6月发现,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它是新中国第一座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考古发现,凭借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式“黄肠题凑”而蜚声海内外。1983年,大葆台遗址上建造了汉代遗址类博物馆,2025年完成全新改建。

步入博物馆的大门,在幽暗的灯光之下,大葆台博物馆的Logo——透雕螭虎玉佩散发着温润的白光。不经意抬头仰望,又被天花板上的壁画所吸引。壁画为仿汉时流行的墓室壁画,撒欢奔腾的小鹿,肆意流淌的云纹,代表着汉时人们的信仰和对死后升天美好世界的期盼,恍惚间仿佛真正步入了2000多年以前的墓室,整个博物馆的内部构造和装潢都是仿造汉朝的墓室而建。沿着两边挂着红纱的阶梯一路向下,步入地底的同时也来到了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的主要陈列“勃碣都会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

该陈列分为三部分:北土汉邦、长乐未央、题凑礼藏,步入正式的展览之前,我们还需经过序厅。序厅仿佛一个历史、考古和地理的小课堂:西汉时期的疆域、广阳国的历史变迁、考古发掘的土层剖析,再结合珍贵的考古发掘影像,回顾了广阳王陵的发现、发掘过程。当我们走出这个小小展厅时,对当时的文化和历史概况有了大致了解,好似来到了汉朝昭宣中兴的盛世。

北土汉邦

进入“北土汉邦”展厅的一瞬间,便被威风凛凛的鎏金铜铺首所吸引。铺首为龙首造型,头戴博山冠,饰以神木灵草,威猛粗犷的表象之下蕴藏着无尽的威严。铺首本是一种附着于门户或是器物的装饰部件,而鎏金铜铺首集实用与装饰于一身,以其夸张与变形的独特艺术风格,展现了西汉时期的艺术特色,也给予每一个刚进入展厅的观者别样的震慑。

走向旁边看似其貌不扬、黑漆漆的一排陶壶,却同样大有来头。陶壶上的黑色是时光熏陶的氧化印记,而在2000多年之后饱受岁月考验留下的颜色更显珍贵。细看之下,依稀可见陶壶颈部环饰三角纹带,三角空间内勾勒云气纹或神兽面庞。瓶子腹部贴塑兽面铺首衔环,肩、腹部各饰宽带纹一周,宽带纹之间满布云气纹,瓶颈上的盖子做成小山的形状,代表着海外仙山“蓬莱”。秦汉时期流行着这样一种传说,当时之人都深信不疑: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便是其一,上面居住着仙人,还有服之可得长生的不死药。中国最著名的传说之一——秦始皇派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出海便是为了寻这座仙山,求不死药。虽然眼前这三个陶罐彩色纹路已经褪去,略显暗淡,仿佛仍然看见2000年前汉朝先民对于长生的渴求与对死亡的恐惧。

陶壶之后,赫然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汉时宴饮场所的复原场景。红帐、编钟、漆碗、香炉,恍惚耳畔传来清脆的宴乐敲击声,几丝醉人的香气萦绕在鼻间,红漆底的木碗杯斟满了美酒,主人隐卧在纱帐之下与今人横跨2000年遥遥相对,一同举杯。环顾四周,铜镜、铁斧、被修复如旧的弓弦……无不展示着广阳国当年虽位于国家遥远的北部边陲,却在这幽燕之地上奏响着属于汉文化的盛大乐章。

长乐未央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曾言“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又听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仿佛幽燕是一块悲凉的苦寒贫瘠之地,但实际上,广阳国所在的幽燕地区,襟山带海,乃形胜之地,渔盐饶裕栗丰盈。万家之城,亩钟之田;百工竞巧,商贾辐辏,实为富庶的天下名都。博物馆中各型各色的精美玉器与美艳的玛瑙便是这一繁盛都会的证明。

玉器中最精美的当数玉舞人和螭虎纹玉佩。螭虎纹玉佩玉色青白,局部有浅褐色沁斑,圆廓中间透雕一盘曲螭虎;圆廓边缘阴刻弦纹,中间横刻双弧形纹;圆廓顶部有一叶形穿孔,其下透雕两卷云状分叉螭尾,以阴刻技法刻画虎的肢体细部,整体形象飞扬灵动。仔细观赏,便能感觉一股英武的阳刚之气油然而生。遥想当年,此地正是汉朝与匈奴交战的前线,鏖兵多年,年年大小战事不断,不难想象为何螭虎纹玉佩蕴含的尚武精神……

Tips: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707号。

电话:010-83612852

交通:乘坐公交车477路在丰葆路东口站下车;乘坐地铁房山线在大葆台站下车,随后步行即可到达。

时间:夏季:上午8:00-12:00,14:30-18:00;冬季:8:00-12:00,14:00-17:30。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参观免费,无需预约,携带身份证件即可入场。

另有“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截止到2025年8月19日,全价票38元,优惠票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