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荟萃世界级礼品的殿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与各国建立友好往来关系,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陈列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外交会晤过程中互赠的礼品,从这些精美的礼品中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外交发展史。
大国风采,古都气韵
《礼记》中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崇尚的是礼尚往来。礼品,既展现了一个国家的态度,也承载了不同文化和历史,礼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打造仪式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到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看一看“天花板”级别的国礼都是什么样子。
走到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的门口,便被眼前的建筑震撼到了。整体建筑四四方方,庄严大气,外立面由十几根方形柱支撑起来,柱子的设计和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棱角更能展现出其沉稳的气势。乍一看,这座建筑好似与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交相呼应,将北京的古都气韵全都融入其中。
进入大门,豁然开朗,一幅中国红双面雕漆屏风引人注目,正面是代表“有朋自远方来”的迎客松,背面是以“百花齐放”为主题的54种、100余朵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继续往里走,超高的挑高和空旷的中庭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墙上是主题为《志合越山海》的壁画,由23万片、128种颜色的石材镶嵌而成,其中还点缀了12种来自五大洲的矿石原石。从远处看气势磅礴,如同把高山装进壁画里;观细节更是让人称叹,无论是用料还是画风,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特有的文化浪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它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谊,志同道合,并肩而行,此时山海的广阔并不是阻隔,而是坚定同路同行的信念。
世界大同,礼仪之美
礼品中心一共分为三层,一层为“友好往来命运与共——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展”,主要展示各国领导人来我国参加外交活动时赠送的礼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全新沟通。从战争到和平往来,中国经历了太多不凡的历程。“弱国无外交”,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也代表了国家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这些礼品,不仅记录了我国的外交历史,也见证了取得的辉煌成就。
以时间为脉络,第一部分是“中苏建交”,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建交。1949年10月2日,即开国大典的第二天,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这部分展品中,我看到了一条苏联决定与中国建交而发来的电报纸,这是70年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赠送给我国的礼品,非常有纪念意义。另外,还有斯大林故居的仿牙雕模型,是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时收到的礼品。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出国访问,正式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继续向前,便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足迹。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时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不过是一名“新人”,但我国领导人秉承着“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成功与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并获得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尊敬与支持。其中,对于中美关系的破冰,令我印象深刻。展台中就是1972年美国底特律商人们赠送给周恩来同志的乒乓球及蓝色球拍,球拍上画着一只和平鸽,嘴中衔着橄榄枝,旁边印有一句译为“和平时代”的标语,这就是“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来自日本的一件礼物也值得关注。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他赠送了周恩来同志一幅日本画《韵》。期间,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声明。前方独立橱窗中的两只陶瓷天鹅吸引了很多人:两只天鹅,一只展翅,另一只蜷缩在旁边,似乎是天鹅妈妈,在它的羽翼下还有几只小天鹅依偎在旁边。这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给毛泽东同志的礼品,此次会见结束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对于国际形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尼克松向毛泽东同志介绍,美国人把白天鹅称为“和平之鸟”,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平、友谊、爱情,希望这只“和平之鸟”可以见证两个大国之间建立友谊的开端……
Tips: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兴隆街1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电话:010-55626345
备注:
1.免费参观,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提前预约,携带身份证前往。
2.展厅中配备讲解器,每件展品都有相应的图片和介绍。
3.三层设置咖啡厅和休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