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催播稻谷的声音,响彻在田湾山谷。溪水间、田埂缝隙草丛间有蛙声、蟋蟀的伴奏;那些水草密集处有秧鸡、喜鹊的和鸣。风吹田园山谷时,整齐的禾苗如浪伴舞,错落有致的山林也一浪起一浪伏地直达心灵,忘我地与风合舞。

真是“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在山林里,春风是可以看见的。不信,你顺着目光看去,那山林中,风吹林动,是风的脚步。山花烂漫,那绚丽的颜色,是春风的杰作。那飞来飞去的小鸟,也欢快地叫着,唱出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也清脆悦耳。这就是云南山坡梯田特有的景象,梯田一片一片、一湾一湾地嵌在林间,布谷鸟在谷雨后的树林里不停地叫唤。

我想起小时候爸爸站在田头上,侧耳聆听,他若有所悟地说:“听到没有,布谷鸟在叫,‘快快播谷,快快播谷’,要下雨了,赶紧整地播谷吧!”

母亲正在田里弯腰精细田泥准备育秧苗,听到父亲的话,她直起身,一边疏通腰疼,一边用手遮住阳光,朝着天边的云彩望去,她从来都是很相信父亲的预报的。一会儿,自学成才为天气预报“专家”的父亲很肯定地说:“往后的几天必有雨,我们要赶在雨水来之前把秧苗种上。”

秧苗种好了,第二天就下雨了。好雨知时节,淅淅沥沥,唰唰啦啦,是润物细无声的好雨。就像一位深情的母亲,含情脉脉地滋润着万物。你看,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尤其是雨中的桃花、杏花,花瓣上的雨滴,那么楚楚动人。我的整个身心会不由自主地在某个瞬间,定格于那诗意一般的乡野田园诗画。

父亲说:“过不了几天,绿生生的苗苗就成活了。再过一阵,就可以插秧了,然后间苗除草,稻子保准长得好。”母亲小心翼翼地踩过泥泞的田埂,笑眯眯地走上田头。隔着雨雾,我看到她眼神里对来年的希望和生活的憧憬。

“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田里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家乡的田湾土地肥沃,一块块田地依山而垒迎水层叠,这就是云南边疆常常有的梯田美景,整齐之中有一种错落的层层叠叠之美。

30 多年后,父亲已不在人世,母亲年迈在城里养老。如今的山区梯田也基本上是小型耕耘机,取代了耕牛“哞哞”叫的声音,吆喝耕牛的声音。只是干活时你呼我应的声音,小孩子在地里追逐的叫声依旧,在暖洋洋的春风中响成一首劳动交响曲。田湾上,一片闹腾腾、喜洋洋的景象。

今年的我又有幸融入这种插秧前后的农业场面,和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回。这种体验很美的,挖掘在地文化,感受民俗文化和稻作文化,创作有着特别的意义。其实田里也是最好的锻炼场所,在田里摸爬滚打过的孩子,个个身强体壮。没错,哪个农家的孩子骨头是软的?即使是女孩子,也不会娇生惯养。对于文人墨客,这不仅是五谷丰登的景象,更是一种溢满烟火的诗和远方。

容身于天然水源、农地资源、村落文化源泉,眼前呈现出一派自然的田园风光。作为一名文人,禁不住地想到未来现代绿色农业、文化康养旅游和新型田园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创意,我联想出了一道道乡村振兴的农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