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齿颊留香的鸿运糕,也就是浙中浦北乡间俗称的红豆糕,我心存疑惑。

鸿运糕外观上看去和乡间过年的豆糕一样,豆糕是俗称,其实就是年糕。这豆糕工艺比较复杂,整套工序需要五六人一起协助完成,先把粳米粉加适量的水拌和,倒入饭甑蒸熟,再倒入石臼里,用特制的木杵不停地来回上下舂击,使之搡成柔韧的米粉团,再用双手揪下一小段揉搓,搓成手臂粗细,长短约 1 尺,最后用筷子在面上按上两道浅浅的凹槽,就算“功德圆满”了。成品豆糕切成 1厘米左右的薄片,炒、蒸、煮均可食之,是浦江城乡招待客人或自食的美食之一。

我的胃不太争气,每次吃了豆糕后,总是泛酸难受,无论蒸、煮、炒,概莫能外。饭桌上我面对一大盘色如白玉的豆糕,总是提不起食欲。于是,在我第一次看到色如琥珀、形如元宝、肤似凝脂的鸿运糕时,我久久不敢落箸。主人一再劝我尝尝,或许会有奇迹,我终于忍不住轻轻夹起,香气扑鼻、泛着诱人色泽的鸿运糕,入口糯软甜糍,味道鲜美可口,忍不住连吃了几块。出人意料的是,饭后我的胃居然一点不适感觉也没有。惊喜之下,忍不住询问这鸿运糕的材料及来历。

严格地说,这鸿运糕是豆糕的衍生品,或者说是改良产品。浦江西北山区有户陈姓人家,父辈一门心思想要儿子读书做官。豆糕寓意年年高升。可是这读书儿郎一吃豆糕胃就泛酸难受,几天恢复不过来。无奈,母亲只好想办法,她在米粉中加入其它五谷杂粮,希望能够减轻儿子吃了豆糕的痛苦。玉米粉、蕃薯淀粉、面粉,无数次的试验,每次都失败。再说每次试验,拌、蒸、舂、揪、捏,一道道繁多的工序,弄得家人也烦了。母亲心想,老话说糯米吃了大补的,儿子读书费神伤脑,干脆用糯米粉添加其它杂粮粉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