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观摩路线 展示北京文化地标
2025 北京文化论坛选取了独具首都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标 :中轴线、大运河、首钢园、奥林匹克塔等,设计了四条观摩路线。
中轴线观摩线路
鼓楼—太庙—正阳门箭楼—前门会馆群落—天桥演艺区
北京中轴线是首都的一张金名片,其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纵贯北京老城,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天下无双之壮观”。一路中轴,承古通今,积历史之厚蕴,谱时代之华章,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气魄和底蕴,彰显着百姓生活的幸福与安宁。
钟鼓闻音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作为古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鼓楼和钟楼前后纵置、静静伫立。它们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也是全国现存钟鼓楼中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报时器具最具规模的一组古代建筑。晨钟暮鼓,回响百年,引发的不仅是声音的震动,更是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太庙品史展示文物修缮保护“新成果”
北京太庙坐落于天安门旁、紫禁城南、中轴线东,与社稷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中轴线两侧。其上的金瓦重檐象征着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四周的苍劲古柏见证了数百年人间沧桑变迁。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古建筑包括享殿、寝殿、祧庙、戟门等。太庙意为国家之大庙,与紫禁城同时建成,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皇室宗庙。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遗产点中,太庙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好的祭祖建筑群,中国5000年传统祭祀礼乐最高场域,在公众视野中备受关注。
会馆赏戏见证老城胡同焕发“新生机”
青云胡同,三里河畔,一台好戏正在颜料会馆上演。绛州鼓乐《牛斗虎》兼具力量与美感,舞蹈与民乐三重奏《春江花月夜》意蕴悠扬婉转,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唱尽古今悲欢,精彩表演引来观众掌声雷动,仿佛重现了昔日会馆的繁华盛景。历史上前门东区商贾大户云集、梨园名角荟萃、各地会馆众多,其中颜料会馆便是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的一处集祭祀与观戏功能为一体的汇聚之所,后经多次修缮,成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晋商会馆之一。
与颜料会馆一巷之隔的韶州会馆便是东城区首批会馆活化利用项目之一,经过修缮后新近开馆,成为一处融合京味文化之厚重与岭南文化之灵秀的综合性文化空间,让市民可以在此观文化展、品地方茶、赏韶州兰,既激活百年会馆资源,又丰盈百姓精神生活。
石景山观摩线路
郎园 PARK—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首钢园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景山段的观摩路线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在这里,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见证中国冰雪健儿勇夺双金的首钢大跳台仍在书写传奇。
郎园PARK 新兴文创产业园
漫步在郎园PARK的庭院式仿古建筑群内,现代与传统两种艺术风格完美结合。郎园PARK拥有被网友评为“最美书店”的全民畅读书店,还有汇聚茶艺、制香、制瓷等传统技艺的呦呦市集,为市民带来了“家门口”的文化互动,已成为京西的重要公共文化地标。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 古寺变身非遗主题馆
承恩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 (1510年 ),寺庙整体建筑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墙,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围住,成为固若金汤的内院。自明代以来即有“三不之谜”,不开庙门、不受香火、不设道场,让它成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
2025年,以展示皇家工艺为特色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在承恩寺开馆,成为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均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钢园 工业遗存重获新生
2025年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以其飘逸的外形设计、智能化的造雪设备成功“出圈”。首钢园已成为集科技、文旅、体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身的京西文化新地标。曾经产出首钢第一炉铁水的一高炉,现在已成为囊括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等业态为一体的多元化空间。被誉为“功勋高炉”的三高炉从工业构筑物改造为民用建筑物,国内外尚无先例,从设计方案到施工规范无可借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是开创历史先河的改造项目。RE睿·国际创忆馆位于首钢园北七筒区域,是全球首个以“文化遗产+数字创意”为内核的沉浸交互体验馆。置身其中仿佛走入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科幻世界,在自由探索中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州观摩线路
大运河游船—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北京艺术中心
运河码头重现历史记忆,非遗与文创碰撞文明火花 ;老工业区变身千顷绿心,结合二十四节气扮靓森林城市 ;三大建筑蕴藏技术与艺术,擦亮“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品牌。
大运河畔品千年古韵
北京地区大运河历史可上溯至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凿的永济渠。元代郭守敬实施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从杭州直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实现贯通。如今大运河虽已停止漕运,但因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优美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优质资源。
大运河水波光粼粼,缓缓向前流淌。随着岸上身着船工服的表演队唱起豪迈的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游船慢慢驶离码头。行驶在平静宽阔的运河水面上,感受沿途运河的辽阔,了解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
城市绿心看千年惠林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有生命力的“绿色地标”。园区内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地域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共同构成公园三十六景,构建起“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城市“绿肺”。在万木拱翠之中,依旧保留着一些痕迹斑驳的工业遗址。公园原本是东方化工厂所在地,如今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改造中蜕变重生。
“文化粮仓”观艺术盛宴
北京艺术中心被称为“文化粮仓”,是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由4000余块折线铝装板装饰而成的外立面,仿佛徐徐拉开的舞台大幕。这里包括含1800个座位的歌剧厅、含1500个座位的音乐厅、含1000个座位的戏剧厅等,均采用了国际一流专业声学设计,将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国家艺术高地示范引领作用。艺术的火种即将在这里生根、绽放。
朝阳观摩线路
北京工人体育场—751 时尚设计广场—北京奥林匹克塔
北京工人体育场 60 多年来见证了我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承载着首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751 时尚设计广场是老旧工业厂房转型文化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 ;北京奥林匹克塔以“生命之树”为设计理念,寓意为大地隆起开裂,生命之树从地壳破土而出、自然生长。
北京工人体育场重新起航
北京工人体育场始建于 195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2025 年 7 月工体进行改造复建,在设计方面对标欧洲最新设计理念的“看台碗”结构,采用了首层看台下沉的设计,座席数增加至 6.8 万,观赛舒适度、体验性大幅提升。新增加罩棚极大提升极端天气下的办赛能力和观赛体验,满足高级别国际足球赛事的要求。新工人体育场致力于打造成为首都最大的城市文化、体育、消费融合体,成为首都的城市地标、文体名片与活力中心。
751 时尚设计广场老厂华丽转身
751 时尚设计广场前身为始建于1954 年的原 751 厂旧址,转型后的园区致力于发展原创设计、品牌发布、推介交易等时尚设计产业,目前入驻园区的设计师工作室及相关企业(机构)130 余家,每年举办国际会展及新品发布活动 500 余场。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北京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北京奥林匹克塔五环飞扬
北京奥林匹克塔为目前中国第六高建筑,包括塔基大厅和 5 个独立的塔冠,塔体由 5 座 186 米至246.8 米高的独立塔组合而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 5 个塔独立组成的观光塔。5 个高低不同的塔身在空中似合似分,造型独特,蕴含着奥运五环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奥林匹克塔 1 号塔的最高点和塔西侧主门口处分别设置奥运五环标识巨型雕塑。北京也是第二座独立且永久安装奥运五环标识的城市。(本专题文图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