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万寿公园
牛街以北胡同众多,这里凝结了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北京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的集合地,同时也是中国佛教教育的中心。如果你对会馆文化感兴趣,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很多革命者的“身影”。这里便是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穿梭于胡同之中,去看历史遗迹中包裹的人间百态,去听老人们口口相传的京城往事,去品味从历史中走来的活着的古迹。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西城区牛街街道,它由菜市口以西的胡同区组成,其中包含南半截胡同、烂缦胡同、西砖胡同等拥有明显历史痕迹与人文气息的老胡同,同时还包含了始建于唐代的法源寺。会馆文化是这里的重要特点,胡同内的众多会馆遗址与老旧建筑是宣南文化的代表,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活动的见证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通过胡同里的老旧肌理一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跟着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生长、变化,也在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之下,一直保存着它百年不变的痕迹。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在北京跌宕起伏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中的每个时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如今,在政府的积极改造下,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胡同已经焕然一新,既保留旧的痕迹,又创造了新的体验。
浏阳会馆
从菜市口地铁站 D 口出来,面前便是菜市口大街,它是一条又宽又大的马路,两旁高楼林立,现代化设施随处可见。菜市口大街的西侧,有一片胡同区,它们并没有很强的商业化特点,仍然有许多老北京人居住于此,烟火气十分浓郁。除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市井文化气息以外,作为会馆历史文化区,很多名人会馆原址都在这里,比如湘乡会馆、济南会馆、湖南会馆、东莞会馆等等,都说“宣南文化肇兴于菜市口,荡漾于会馆之中”。来到这里,与其说是游逛景点,不如说是一场探寻宣南文化之旅。
初秋的天气仍然带着“秋老虎”的威力,时间刚过 9 点,太阳的移动由房屋倾斜下的影子寻出踪迹,刚刚还是阴影遮盖下的凉爽,过了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无处可躲的烈日。还好树荫算多,光影婆娑里依稀能找到墙根下的一丝舒适。城南胡同里的老街坊们不急不忙,一路上路过几个早点摊儿都人满为患,有的干脆拿着袋子和盆儿,打包一份豆腐脑和油条,这似乎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
沿着菜市口大街向南走 300 米左右,就可以看到位于北半截胡同的浏阳会馆。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住在这里,后被认定为谭嗣同故居。在菜市口大街西侧,一座“浏阳会馆”的石质标识就在胡同口,上面有几个小字写着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标识后边是一个小高坡,走上去,迎面一间房屋的墙壁上,镶着“谭嗣同故居”的牌子。作为著名会馆的旧址,看到牌子的同时便在搜寻它的踪迹,也许是过高的期望值让我无法把眼前这座再普通不过的民宅与“文物”联系起来。如今,故居已经变成了民房,放眼望去与胡同中别的民宅并无两样。虽然故居的大门开着,因为是民宅,便也不方便进入叨扰,只能在门口向里探望,破旧的砖瓦和杂乱的摆设,当年会馆的样子早已难寻踪迹,只能通过史料记载,在脑海中还原房间曾经的格局。
烂缦胡同
沿莲花胡同西行大约 200 米,便可以到达北京历史最古老的胡同之一——烂缦胡同。相传,烂缦胡同曾经叫“烂面胡同”,但是在光绪末年到宣统年间的时候,这里已经被记录为“烂缦胡同”,比之前的名字好听了太多。在明清时期,菜市口地区属于交通要道,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各地官员进京便会选择住在离城门较近的菜市口地区。各地的官员为了找到一个聚集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在此建立了很多会馆,分布在菜市口一带的胡同里。烂缦胡同是其中一条,它拥有 6 座会馆遗址,分别是水月底、湘乡会馆、济南会馆、湖南会馆、东莞会馆和常熟会馆,但大多数都已经变为大杂院或另作他用。而今天,我们想要试图寻找一些没有被时代所磨灭的“蛛丝马迹”。
从胡同的北口进入,脚下就可以看到“烂缦胡同”四个浮雕大字,本该架在上方的招牌,像是被阳光投射到了脚下而形成的深深烙印,历史的肌理感一下子扑面而来。胡同口的右手边,有一片名墙,古铜色的牌子上大大小小地排布着十几个关键词,有会馆名称,有年份时间,有历史人名,每一个关键词后面,都有一个与烂缦胡同有关的故事......
西砖胡同萤火虫咖啡店
既然我们来到了法源寺文化街区,就一定要去法源寺看看。法源寺毗邻西砖胡同,天气炎热,于是决定先去位于西砖胡同的“萤火虫咖啡店”小坐休息,再继续接下来的行程。西砖胡同与烂缦胡同胡同平行,但比烂缦胡同长很多,北口位于广安门内大街,如果不是从地图上寻找方位,很容易错过。胡同两侧是整齐的砖灰色围墙,显得十分深邃。去的时候正值中午,胡同院子中散发出美食的香味,那是儿时最熟悉的味道。和美食的香气一同夹杂着跑出院子的,还有老北京腔。在记忆中,好像胡同里的人说话嗓门都特别大,总是隔着院子都能听见。后来想一想,可能是每家每户离得都很近,北房家里唠的嗑,也成了南屋里饭桌上谈论的趣事。我一边走着,一边猜测那一扇扇半透明门帘里装着的故事,偶尔从一个院门走出来穿着跨栏儿背心的大爷,又疾步走进隔壁的院门,这种邻里之间的熟络,是高楼大厦里再也找不到的感觉......
法源寺
沿着西砖胡同继续前行约 200米,便到达了法源寺。法源寺可以用“大隐隐于市”来形容,它就位于繁华的菜市口地区。朱红色的山门不是很显眼,仿佛就坐落在居民区里,周围绿树成荫,门口有一个很大的街心公园,同样也是有浓密的大树遮盖着,周围的居民经常会在此歇息散步。缓步走近,顿时闻到了浓重的香火味道,身心也立刻变得安静了下来。门口有取香处,可免费领取三根香。
法源寺是一座标准的中式寺院,坐北朝南,七进六院,主体建筑由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规整有序,是现在北京城内保存下来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之一。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馆也位于此。
法源寺在唐代的名字是“悯忠寺”,是唐太宗为追念东征牺牲的将士而建立。经历了千年的朝代变迁,最终在清朝年间,雍正赐名“法源寺”。在此期间,它经历过安史之乱 ;宋钦宗曾经囚困于此 ;明朝时期,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处死之后,被义士连夜藏入寺内超度 ;清末年间,谭嗣同也同样在法源寺由大师超度……怪不得坊间说“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也不是没有道理......
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
从法源寺出来后,沿着盆儿胡同继续向南走约 500 米,有一座小小的公园,名为“万寿公园”。可能是因为离陶然亭比较近,所以并没有很多人提起。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公园,恰恰是周围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常驻”活动区,或许比陶然亭公园更加深入地融入了“老宣武”人的生活中。
万寿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路北,占地 5.1 公顷,原址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的关帝庙遗址。从名字“万寿”中已经可以看出这所公园的基调,一进入公园南门,就能看见一个寿星雕塑和一个巨大的“寿”字,公园呈现出祥和泰然之意。整个公园并不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有赏花园、绿竹园、观鸟园、保健树林、羽毛球场、健身广场等休闲场地。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座慢节奏的夕阳红公园,那就大错特错了。沿着公园的步道溜达,周围有许多带着“家伙事儿”的大爷大妈们从我身边快步走过,有说有笑,充满朝气,活力值简直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自叹不如。在公园漫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暖心的小细节——这里的座椅没有尖角,而且都有靠背,让老年人们更舒适地休息。在座椅的扶手上,也有专门放置水杯和拐杖的小“机关”。在公园主环路和活动广场周边,处处可见供老年人借力的扶手,总长约 400 米。公园中的无障碍设施也非常完善。走了不久,便来到了一条竹林小路,此时正值烈日当头,竹林打造的幽径被郁郁葱葱的大树遮蔽了起来,看着十分凉爽,颇有一种“曲径通幽”的味道。继续向前走,绿茵下的“海棠书斋”出现在了光影婆娑的环境之中,海棠书斋的牌匾两旁,还有一副对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桐月书声”......
Tips:
浏阳会馆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北半截胡同 41 号。
烂缦胡同
交通 :地铁 7 号线、4 号线菜市口站 D口出,步行约 10 分钟。
萤火虫咖啡厅
电话 :010-63578361。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砖胡同甲 19 号。
时间 :7:30-20:00
法源寺
电话 :010-63534171。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 7 号。
时间:8:30-16:00(16:00 后停止入园)。
万寿公园
电话 :010-63523578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甲 29 号
时间 :6:3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