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苏州 市井江南
提到苏州美食总让人联想到一个“甜”字。古时“甜”是一种奢侈的味道,嗜甜之地多为富饶之地。“苏”字繁体字是草字头下的鱼和禾,代表着鱼米之乡的富庶,这里的人喜食甜食真是再正常不过了。可苏州人自己是不愿意承认苏州美食唯有一个“甜”字的。在苏州人的眼里,“不时不食”“食不厌精”的重要性都在“甜”之前。
“刁钻”的苏州菜
走进传统的苏帮菜餐馆,翻开菜单前几页,基本都能看到松鼠鳜鱼的名字。松鼠鳜鱼的形态如夕阳下攀爬的松鼠,鱼肉外层酥脆,味道酸甜,是既符合关于苏州人喜甜这一刻板印象,又体现出食不厌精的一道苏帮菜。
在苏州,最标准的松鼠鳜鱼要选取1斤半左右的太湖野生鳜鱼。鳜鱼去骨后,用菱形刀斜切,鱼皮不能破。而后提着鱼尾油炸,将鱼慢慢放入油锅里,并不断用勺子舀热油向上浇。提着鱼尾的手要注意把鱼尾拗成一个像是松鼠尾巴的形态,一边炸一边给尾巴凹造型。油炸需要进行两次,才能让鳜鱼拥有酥脆外壳。炸完后浇上烧热的酱汁,松鼠鳜鱼就算完成了。
松鼠鳜鱼这样的“大菜”不是苏州人的日常,它总在酒宴中出现,因为有名,因为形态好看,也因为对刀工有较高的要求。我自己每次回到苏州想吃的苏帮菜,却总有看似平平无奇的清炒虾仁。苏帮菜里的清炒虾仁一定要用河虾活剥出来,现剥现做。这样的虾仁纤维细腻带着些许弹性,充满了生命力;而它的鲜味,从鼻腔后部慢慢沁上来,虽清淡得几乎容易错过,却丝丝缕缕地勾引着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细细品味。温婉、清鲜、精细,这是我喜爱的苏州菜格调。
现在这个季节到苏州,想吃的可就多了。苏州人总以食物来判断时间的流转,春天对苏州人来说尤为紧迫。菜花季节的塘鳢鱼和甲鱼,清明前后的河豚和河蚌,乡野里的春笋和数不尽的野菜……
我记忆里春天最霸道的气味就是春笋香气,更准确地说,是腌笃鲜的香气。腌笃鲜的“腌”指咸肉,腌笃鲜里的咸肉比起火腿来腌制时间较短,适合用长时间慢炖来释放香气,气味也没那么浓烈,不至于夺了笋香。“笃”在吴语方言里念的是古汉语入声,它传神地模拟着小火慢炖时气泡的“嘟嘟”声。“鲜”是春笋和新鲜的肉。
一些人觉得笋的涩味过重,煮腌笃鲜之前会把笋焯水;另一些对笋香更有偏好的,不舍得笋香有一点流失,就会把笋切块后直接下锅。我是后者,在我眼中,笋香是这一锅腌笃鲜的灵魂。腌制肉类的醇厚馥郁,新鲜肉类的鲜香,加上明亮的笋香,融合成一整锅夺人的香气。
江南的春天,最叫人又爱又怕的食物是河豚。因好吃且剧毒,“拼死吃河豚”的说法自古流传。如今得益于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河豚的毒素被大大降低,河豚成了春日里苏州餐馆时令菜单上的常客。然而比起周边其他城市人们对河豚的喜爱,苏州人更骄傲于秋日的“鲃肺汤”。鲃鱼,又称斑鱼,实际上就是河豚的幼崽。
鲃肺汤是苏州太湖边灵岩山下石家饭店的名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写“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这一做法就和如今的鲃肺汤极为相似……
Tips:
松鹤楼
松鹤楼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松鹤楼在苏州有许多分店,可以就近选择。
观前店(老店)地址:观前街太监弄72号
得月楼
得月楼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又因《小小得月楼》的电影成为许多人心中苏州餐馆的代表之一。
观前店(老店)地址:观前街太监弄43号
朱鸿兴
拥有近百年历史,是苏州极具资历的面馆之一。
观前街店地址:碧凤坊90号
同得兴
《舌尖上的中国2》枫镇大面取景地,苏州面馆的一块招牌。
十全街店地址:十全街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