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一位80后北京人,一位法律专业出身的紫砂壶文化传播者,他收藏明清古壶及民国初年的老壶二百余把,创立了三段五维五级紫砂壶鉴赏法。『只想作一位紫砂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紫砂壶,触摸传统文化的心跳。』这就是徐冉的心声。

缘定紫砂爱终生

来到徐冉位于通州区的家中,就像步入了紫砂壶的海洋,柜中架上,甚至茶几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紫砂壶。它们有的饱满圆润,有的方正挺括,有的造型独特。这些紫砂壶历经岁月,古意盎然,世间罕见。分宾主落座后便展开了本次访谈。

时间被拉回到了徐冉的童年,“我从小就跟同时代的小朋友不一样,那时大家都喜欢玩电子游戏,而我受家中长辈的熏陶,却是对单弦、评书、葫芦、鸟笼等一些‘老物什’乐此不疲,甚至还自己做了一块醒木学着电视上说评书。”徐冉略带自嘲地介绍着。“小时候我家状况比较殷实,我也可以接触到一些老物件,亲戚出差的时候也会应要求捎回些我喜欢的东西,这其中就有南方带回来的紫砂壶。可以说我走上现在的道路,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培养。”

徐冉与紫砂壶真正结缘,还得从2010年赴南京参与青奥会的筹备工作说起。“当时,我被公司外派常驻南京,兴致所至,工休时间便流连于朝天宫古玩市场。朝天宫是南方最著名的古玩市场,业内有‘南有朝天宫,北有潘家园’之说。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结识了我的两位恩师——明清紫砂收藏家、有‘金陵壶痴’之称的沙志明老和王明哲老。尤其是沙志明老,他在紫砂古壶收藏界享有极高的声望,藏品在宜兴中国紫砂博物馆设有专馆,填补了馆藏明清标准器的大量空白。”

紫砂壶器型之美,文化之深,还有紫砂壶背后的一个个奇妙又动人的故事让而立之年的徐冉深深爱上了它,并立下了以后为紫砂壶文化的传播奋斗终身的宏大志向。

慧眼识真展收藏

徐冉对于他的藏品可谓是如数家珍。徐冉热情地为我倒了一杯茶,茶香之气扑面而来。“这把‘柿圆壶’是民国名家俞国良所制,他曾为金石书画大家吴大瀓和时任两广总督的端方制壶,2025年,他被国家列入‘代表作限制出境名家’名单,这把壶的用料、制工和烧造,都已经是不可复制的存在。”这让我受宠若惊,马上品了一口,这百年老壶泡出来的茶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徐冉轻松地说:“收藏紫砂壶不像收藏其他物品,其他物品一般只能束之高阁了,有的一般摆放都不行,还要有温湿度的特殊要求;而紫砂壶,您可以随时把玩,还可以直接使用。所谓‘亲茶亲人’,用紫砂壶泡茶,就是对它最好的养护。其实古人非常喜欢用紫砂壶,文徵明的孙子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曾有此评价‘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在故宫留存的宫廷画作和茶具实物中,每每可见紫砂壶在泡茶使用上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及独有的泡茶使用痕迹。”

他从展柜里又取出几只形态迥异的壶。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有铜提梁的紫砂壶呢。徐冉看出了我的心意,介绍起此壶“这种壶是清代同光时期宜兴为泰国国王拉玛五世以及王室和高僧定制的,连落款都是泰文,采用了独特的水磨光和铜部件工艺,光鉴可人,就连固定提梁的螺丝都是手工打造的,独一无二,历经岁月保持完整,很是难得。”

徐冉又拿起一对壶身为绿色、形若柿子的紫砂壶,一大一小,壶身的刻字也非常古雅,有着与壶身反差的颜色,但又不像是人为着加的色泽。“这也是紫砂壶吗?”我好奇地问。“这就是紫砂壶。通常大家可能认为紫褐色的才是紫砂壶,但其实紫砂有着丰富的色泽和质地,这是‘紫砂七老’之一的吴云根所制的‘子母柿子壶’,两壶形制相同而大小各异,可以根据饮茶人数的变化而灵活选用,更难得的是它运用了上世纪20年代所独有的绿泥以及剔刻工艺。”徐冉打开壶盖展示内部,这就是先用紫泥制壶,之后再敷上一层绿泥,尔后把部分绿泥剔出,形成如古拓片般的图案,与雕漆作品有异曲同工之美……

Tips: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雅园国际B座二层E8b“壶痴”工作室。

电话:1352295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