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苏雅)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日前公布了2025年北京科技工作总体思路。今年全市科技工作将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三条主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园区建设、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国际化和开放创新水平增强、创新发展团队建设等六方面实现新跃升。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今年,要以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为契机,促进相关改革措施落地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持续扩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将研究编制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行动计划,坚持“一园一策”,优化园区创新生态,完善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考核评价和统计监测工作体系,努力把中关村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同时将“三城一区”与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一起谋划,支持中关村科学城开展“先行先试示范工程”,支持怀柔科学城开展“大设施牵引生态工程”,支持未来科学城开展“未来科技产业凝聚工程”,支持经开区和顺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承接工程”。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要抓住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在京国家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快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及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并针对前沿技术展开布局,抓好关键核心和底层技术创新。提出要占据人工智能制高点;继续加强区块链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建设;在超导量子计算软件和硬件领域同时发力;持续加强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扩大科技抗疫成果优势;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AR/VR等材料技术和器件研发研制,推进激光器开发及示范应用;推动氢能、储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聚焦类脑智能、6G、元宇宙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国际化和开放创新方面,要高水平办好2025中关村论坛,完善常态化办会机制,持续擦亮“金字招牌”;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抓好区域引领,推动创新协同纵深化、网络化。

  今年,北京将持续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实施科技服务业“双百”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近年来,北京已经出台一系列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持续用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推动市属国企创新发展,促进与中关村企业科技合作,联合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