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上天入地守护开闭幕式
北京冬奥会完美落下帷幕。开闭幕式国家体育场消防安保团队被称作一支“上天入地”的队伍,不管是在鸟巢顶部、中间夹层,还是在地下18米的地仓,都有他们驻守的身影。在近60米高的“冰瀑”顶端,7名消防员要值守12到18个小时,为了专注执勤,他们除了少吃少喝,每个人都穿上了尿不湿。
在缺氧的负18米地仓巡查
开闭幕式国家体育场消防安保团队负责人姚国才说:“我们主要负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消防安保工作,团队的吃喝住都在鸟巢,整体建筑面积一共是30多万平方米,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同时,在室外还有OBS区,大约1万平方米,也是我们承担的执勤范围。”
姚国才用“上天入地”四个字形容这支团队,在鸟巢顶部、中间夹层、地仓、烟火阵地,“火焰蓝”坚守的身影覆盖了鸟巢内部的50个网格。
“上天”的时候,消防员要“扎根”在鸟巢顶部,为防止烟花的坠落导致次生灾害,保证鸟巢顶部的膜结构不受焰火影响,消防员要连续执勤,最长的值守时间达到12小时,少则也得八九个小时。
“入地”的时候,消防员要下到鸟巢的地仓——一处在负18米的地下建筑,里面有奥运五环、火炬台等大型核心装置。“所有的演出装置都是从地仓升起来的,这里是我们防控的重点,但地仓有个特点是空气稀薄,氧气较少。”姚国才说,从前期的消防方案设计,到后期的每小时定点巡查,消防员的驻守没有间断过。
穿着尿不湿在“冰瀑”上执勤
为了呈现绝无仅有的视觉效果,鸟巢场地中心40000块LED屏和竖立的3000块LED屏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屏幕,每一块LED屏后面都是电气线路和元件。烟火在“冰瀑”上空绽放,每一颗掉落的火星都让消防员的神经绷紧。
“我在舞台区域执勤,主要负责冰瀑的消防安全。因为穿着执勤大衣,还背着装着灭火毯和水基灭火器的背包,所以沿着一人多粗的通道往冰瀑顶端爬十分困难。”消防安保团队舞台“冰瀑”网格的网格长郑志勇说:“徒手爬上爬下一个来回,手套就能生生被磨坏。”
让姚国才心疼的是,“冰瀑”的执勤点四面透风,7名执勤消防员的坚守非常不易。“他们在上面要执勤12到18个小时,消防员只能少吃少喝,穿上尿不湿,这是非常让我们感动的。”
为闭幕式灯笼做消防实验
闭幕式道具多达27000多个,其中光闭幕式的亮点道具灯笼就有17000个。
“一个灯笼就是一个点火源,首先要严把质量关,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做实验,在场内做了坠落实验、穿刺实验,做完发现这个电池是相对可靠的,遇到不稳定因素会产生鼓包,不至于像锂电池那样发生大面积化学反应,这样我们才放心。”姚国才说。
继续守护冬残奥会开闭幕式
张于行是最早进驻鸟巢的团队成员之一,从2025年1月25日到现在,已有将近400天的时间。勤务开始后,张于行的工作职责就是在消防车上执勤备防。“我觉得最难克服的就是坚守吧,现场我也不能去,一直在幕后,以现场的音乐为背景,我们没有看过一次节目,也从来没有拍过照。”
能参与这样的盛会,张于行说,自己对消防员这份职业充满了骄傲。今年是张于行加入消防救援队伍的第18年,也面临着走与留的选择。“我已向党支部表了决心,不管走与留,我都将圆满完成此次冬奥安保任务。”
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消防安保团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开幕式中和平鸽环节的小演员们彩排期间和消防员结下美好情谊,过年时还给消防员送来了手写的福字和感谢信。
“张艺谋总导演还专门找我们合影,给我们点赞,说我们的付出让精彩更精彩,精彩的背后总有安全做保障。闭幕式导演沙晓岚还专门邀请我们的消防员参与到闭幕式的演出中去。这不仅是对我们这个团队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消防救援队伍的认可。”姚国才说,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仍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他和队友将继续坚守,做好保障。本报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