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的《何以中国》特展,130 余件 / 套珍品重器来自国内 30 家博物馆或博物院。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展览主要采用“故宫红”作为背景色。《何以中国》实为中华民族之永恒命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讲述中国故事……

铜太阳形器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良渚玉琮

明清两代,文华殿都是讲经筵,皇帝学习治国理政的地方。清乾隆时期文渊阁藏《四库全书》。《何以中国》布展在文华殿,更具深沉与渊博的含义。

为什么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为什么中华文明的内涵如山之高峻,如海之博大?《何以中国》为你作答。

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展览第一单元是《源》,本单元文物 35 件 / 套。图版写道:“一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接续努力,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源》以罕见的重器为观众“寻根求源”,我久久徘徊在这个展区。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红山文化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红山文化的发现 , 证明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与西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玉龙是红山文化的标志性器物,距今已有 8000年,是史前巫师与神灵沟通的法器,为“中华第一玉雕龙”。

三星堆所有出土的青铜器以及金银器,就其冶炼技术、艺术成就而言都达到了超越时代的水平。青铜太阳形器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它与的古文明,也许比黄河流域文明更早、更发达,正如李白诗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且长江流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有明显的交集或相同,并非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良渚玉璧

新石器良渚玉琮

甲骨文(龟腹)

西周小克鼎故宫藏

西周追簋故宫藏

1936 年在浙江余杭良渚发现了公元前 3300 至 前 2200 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玉器,如璧、琮、璜、 环、珠等,雕刻磨制非常精致。良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1959 年依照考古惯例,命名为良渚文化。2025 年 7 月 6 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汉字的六大特征“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表现,甲骨文为汉字的涵义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甲骨文以刀代笔,笔法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笔画转折处有方圆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2017 年 11 月 24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何尊高 38.8 厘米、口径 28.8 厘米、重 14.6 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体侧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 12 行、122 字,内容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在洛邑(洛阳)营建东都,周武王认为立都洛邑乃是“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尽管“中国”指的是以洛阳为代表的中原热土。 何尊还是第一个出现完整“德”字的器物,之前无论青铜器还是甲骨文,都是“德”字无心。何尊为国家一级文物,列入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商鞅方升为秦国制造量器的标准具,为秦国统一度量衡作出了杰出贡献。2013 年,商鞅方升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商鞅方升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为蜀锦,圆角长方形,绢缘,缝缀六角系带,长 18.5 厘米,宽 12.5 厘米,系带长21 厘米,部分系带残断。文字为五重平纹经锦,经密 220 根 / 厘米,纬密24 根 / 厘米,经向花纹循环 7.4 厘米。此物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珍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特展中展出的是复制品。

长信宫灯为河北省博物馆藏品,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宫灯高 48 厘米、宫女高44.5 厘米、重 15.85 公斤,通体鎏金。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宫灯有“长信”字样,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故名“长信宫灯”。

展览的第二单元是《流》,本单元文物 48 件 / 套。图版写道 :“流,集多源之水。凭藉涓滴,方成川甽……”

3000 多年前,西周时代礼制很规范、理念很明确 :以“天”为敬,以“民”为本,以“法”为治,以“德”为品,以“孝”为伦,以“和”为贵,这些理念以周礼的形式广泛传承,形成社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思想空前活跃,学派纷呈,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的学说从中原传到了天南地北。

鄂君启金节

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藏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新疆博物馆藏,复制品

牛虎铜案战国~汉代玉溪李家沙遗址出土云南博物馆藏

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仰覆莲花尊

牛虎铜案是战国至西汉间的文物(俗称西汉牛虎铜案),这件造型独特、动静合一的青铜器不仅是滇文化的标志,在艺术上、文化涵义上都具有浓郁的儒家、道家、法家文化。很多观众认为牛虎铜案的公牛比老虎的气势更雄大,心里不由为它点赞 :真“牛”。

胡人吃饼骑驼俑是“一带一路”的生动写照,骆驼驮着沉重的皮囊,里面装满了货物。浓眉、深目、高鼻梁的胡人头戴圆毡帽,坐在高高的驼背上,香甜地吃着馕。馕当时称“胡饼”,因为是烤熟的,可以存放很久,适宜长途旅行中携带,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胡饼改称为“馕”。这只骆驼体格健壮,高昂着头,翘着小尾巴,似乎很得意,也许是主人让它吃饱了喝足了,刚开始行走。

张骞打通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上商旅络绎不绝,驼铃声声,各族人民相互往来,交流生活习俗和语言,货物互通有无,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谐与融合。

甘肃博物馆所藏八思巴文虎符圆牌通高 22.3 厘米、圆径 15.8 厘米、重 490 克,虎头高 6.5 厘米,虎爪距12 厘米,圆厚 0.4 厘米、虎头厚 1.3厘米,挂环外径 1.7 厘米,内径 0.9厘米,圆牌为铁质,挂锡防锈,文字为银质,圆牌两面有八思巴文正体字五行,意为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

元代磁州窑“唐僧取经瓷枕”是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瓷枕长方形高14.8 厘米、长 41 厘米,中部略凹,除底部外,五面有纹饰,枕面“开光”(“开光”就是在瓷器上画出边框,在框里绘山水、人物、花卉)内绘唐僧取经图,外底有戳印“古相张家造”款。磁州窑在邯郸彭城,创烧于北宋中期,瓷界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的瓷器基本是白地黑花(铁锈花)。

古代流行瓷枕,据说能“败火”,著名的北宋定窑“孩儿枕”,仅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藏有,共 3 件。

展览的第三单元是《汇》,本单元文物 29 件。图版写道 :“汇,拢万流于一处,成百川之渊薮福泽广布,济世安民。”

为了《何以中国》特展,曲阜市孔子博物馆献上商周十供 :商代木工册鼎、商代兽面纹觚、周代牺尊、周代伯彝簋、商代册父乙卣、周代窃曲纹簋、周代夔龙纹簠、周代夔凤纹豆、周代饕餮纹甗、周代四足方鼎。清文物鉴定家冯云鹏赞木工册鼎 :“望之有光,夺目惊人,真稀世至宝,允为古器之冠。”商周诸王以礼器展现“以德配天,以礼治国”的思想观念。

黑釉剔刻牡丹纹六系罐西夏甘肃博

八思巴文虎符圆牌甘肃博

隋代胡人吃饼骑驼俑,太原斛律彻墓出土,晋博藏

长信宫灯

白釉双龙柄弦纹盘口瓶,唐代,故宫

土尔扈特部本属蒙古族一支,明末离开新疆故土,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后因不堪沙俄侵扰,17 万土尔扈特人于乾隆三十六年 1 月4 日,踏上回归祖国之路,历时半年,行程万里。活下来的 4.3 万土尔扈特人终于回到了祖国,清廷立即安置了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前往承德觐见,乾隆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接见并封赏渥巴锡。普陀宗乘之庙刚刚落成,庙里就竖起两块巨大御碑,石碑上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乾隆御制文《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以纪念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由于刘秉恬的书法受乾隆垂青,故书乾隆御制文《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并由石工刻于青玉册页上。

四川博物院所藏后蜀残石经(五代十国),残长 40 厘米、残宽 21.5厘米、高 7 厘米。一面刻《周颂》,另一面刻《鲁颂》。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是自古以来传播典籍的方式,当然刻在石上则更可以长久保存。为弘扬儒家经典,广政元年(938 年),蜀帝孟昶提倡,蜀相毋昭裔主持,开始了浩大的刻经工程。蜀中著名书法家张德昭、孙逢吉等书“经”上石,由石匠镌刻,石碑选用都江堰的致密青石和一部分红砂石。180 多年后,儒家 13 部经典终于全部刻竣,石碑达 1000 余块。我国历史上有 7 次大的刻经活动,蜀刻石经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清代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赞《蜀刻石经》:“书法深严近率更,卷终字数见专精。如何不著谁人笔,输与张扬后世名。”

驿使图画像砖(复制品)嘉峪关5号墓出土,甘肃博物馆

银錾刻花鸟纹碗,唐代,西安南郊沙坡村出土,故宫

元代龙泉窑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故宫

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唐僧取经图枕,粤博藏品

波斯孔雀蓝釉陶瓶,五代十国,福州刘华墓出土,闽博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下旨编纂《四库全书》,乾隆调集满朝文化力量参与修书,同时令各省督抚、学政征求历代遗书,汇送京师,并决定为《四库全书》建造“庋(读 guǐ,收 藏 之 意 ) 藏 之 所 ”。 乾 隆 四 十 年(1775 年)正式动工,文渊阁建成于乾隆四十一年。文渊阁面阔六间,进深三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底层六间分隔,谓之“地六”。黑色琉璃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黑色主水,以水镇火。

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乾隆下旨在《四库全书》每册书的首页钤盖“文渊阁宝”御玺(12.8 厘米见方),末页钤盖“乾隆御览之宝”御玺,印文朱砂鲜浓。《四库全书》收书 3503 部(79337 卷、36304 册、6750 函 ),计 8 亿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部丛书。

在一件件文物面前,我用眼睛尽力把它吸进脑海,历史风云在心中翻卷,一幕幕场景涌现。五千年中国智慧,文脉绵延;五千年乾坤礼序,生生不息。北宋大儒张载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何以中国”!

东汉力士博山炉,故宫

周代伯彝簋,孔博

周代窃曲纹簋,孔博

新石器时代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秦安县大地湾出土

清代青玉刘秉恬书御制《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故宫

Tips:

时间:4月1号 -10月31日 8:30-17:00,11月1日 - 次年3月31日 8:30-16:30。需提前在官网预约购票。

交通 :午门为故宫入口,公交 1、2、52、82、120、地铁 1 号线天安门东站,最好乘 2、82、60 东华门站下车。神武门、东华门为出口。神武门外公交车有 58、101、103、109、124、128 路。

故宫专题展 :《何以中国》(文华殿,2025.1.26-2025.5.4)《 钟鸣盛世 —— 紫禁城和避暑山庄藏钟表展 》( 乾清宫东庑 2025.1.26-2025.5.8)。

《陶瓷馆》(武英殿,常年开放)。《珍宝馆》(宁寿宫,成人门票 10 元)。

《钟表馆》(奉先殿南庑,成人门票 10 元)

后蜀残石经,五代十国,川博藏品

编镈

四库全书(复制品)

文渊阁

周代夔龙纹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