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也是北疆著名的打卡地,那拉提海拔较高,起步就是2000米。

驰骋在这辽阔的牧场,不禁让人思绪联翩。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从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初春,饥寒交迫的军队翻过山岭看到了草原。这时正值朝阳喷薄,嫣红如血,兵士们不由自主地大叫:“那拉提!那拉提!”这是蒙语“最早看见太阳的地方”,于是这片草原由此得名。

这片960平方公里的地方气候温和,水草肥美,是哈萨克族人的聚居地,也是他们最好的夏季牧场。那拉提有柯孜拉霞瀑布、望天洞和百花草甸等知名景点。

游人步道与牧场有围栏沟障相隔,是为了不打扰牧民生活而设的。哈萨克族小伙子牵来两匹马,带着我们进入了牧场。矮丘状的草原一坡连一坡,眯眼看就像巨大的五线谱,而点点的毡房和踽踽的牛羊则是五线谱上的音符,那拉提草原美得像一曲悠远的长调。我腰杆挺直地骑在马上,随马儿的步伐轻轻摇晃,与有节奏的马蹄声一起融入这首乐章。我们骑马看风景,而自己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走过大草甸子开始爬山,山比较陡,马儿脖子一纵一纵很费劲地攀爬着。雨后的牧草湿滑,牲灵也知道走在裸露的土地上才能避免马失前蹄。我们进入森林,在高大的松林中穿行。那松树就像冲破了地球的引力,劲拔地直窜天空,然后在几十米的空中张开树冠,我想起舒婷的诗:“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树木的独立自傲,也是森林的境界。

雪山就在眼前,却是“望山跑死马”。最后的冲刺也是最艰难的路途,海拔高了,气温低了,草上霜未化,小路泥泞成一片。马匹一乘驮两人,沿“之”字形小路往上跋涉。

马儿终于把我们驮到了冰川脚下。海拔已在雪线之上,抬头望,那雪峰威严肃整,巨大的冰舌向下延伸,带着闲人勿扰的气势。

我回身坐在冰舌上,极目远望,莽莽苍苍的森林尽在脚下,青葱的山丘波澜起伏,草原上河道蜿蜒,畜群云移,毡房如帆,旌旗似火。团云还在头顶,薄云却已在腰间,骄阳把斑斑驳驳的光影撒向大地,让草原呈现出奇幻的五彩斑斓。居高临下看草原,草原变得宏观又完整。

Tips:

虽然同为草原,那拉提与喀拉峻不大一样,那拉提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高山草甸,有着交错的河道,茂密的森林,倾斜的河谷和高俊的雪峰。由于地势原因那拉提还是冬季优良的雪场。所以那拉提冬春都适合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