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结缘

古籍收藏家汪之雄匆匆从清华大学的推广活动赶来,他已面向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士开展中国善本古籍文化推广活动百余场,内容涉及古籍收藏,古籍中的戏曲文化、茶文化、妇女文化等。

汪之雄侃侃而谈收藏历程,言语间不失幽默与睿智。“我父亲在老家安徽是读过私塾的,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熏陶着幼年的我,我从小就背诵《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经典,非常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去英国深造,有一次我的导师问我,你的国家有什么可以向大家展示的?我当时首先反应的是长城、故宫,但导师说是‘书’,这是文化的载体,是每种文化向世界最好的展示。”

“由于对中华文化的酷爱,事业有成后,我便爱上了收藏古物,我收藏过青铜器、瓷器、首饰等等,但我觉得它们没有古籍有温度和内涵。一本古书的知识量有时远高于一件古瓷器,之后我便放弃了其他的收藏爱好,专注中华古籍的收藏。”

与知识结缘

“您举办过这么多场的文化推广活动,而且每场活动的主题都不尽相同,您是如何从古籍中进行知识提炼的?”我不解地问。“我收藏的古籍共5000余套有16000余册,我怎么可能都看完呀!”汪之雄笑着说。“我会先酝酿一个推广的主题,然后进行细致准备,并在网上收集大量该主题涉及的相关古籍方面的信息,之后再在我的藏书中找出相应古籍及内容。”“要找到网上所有您能查找到的相关古籍善本吗?”我继续问。“当然不可能了,比如我做过一个酒文化的主题,全唐诗中近50000首近五分之一的诗中都提到了酒,我只是选择其中较为著名的几首,并找出有这几首诗的相关古籍,以展示唐代的酒文化。”

“那您是要溯源找到最早版本的那本书吗?”汪之雄又笑了,“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比如我前不久讲的茶文化主题中,唐代陆羽的《茶经》是必须的了,但目前国家最早的《茶经》可能就是国家图书馆宋代翻印版的了,而且这是馆里的一件镇馆之物,一般人也是得不到的。由于每版《茶经》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所以我只是找一本年代较早一些的就可以了。”“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代?”我继续追问。“现在大多主流观点是起源于春秋时期,但我从古籍中发现,其实在西周中国人就已开始饮茶了。在东魏的《洛阳伽蓝记·卷三》的民国影印本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南朝士族王肃投奔北魏后,出身汉文化世家的他,习惯饮茶食鱼羹,而北魏鲜卑贵族以乳酪羊肉为主食。一次宴会上,孝文帝故意问他:‘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王肃答道:‘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此言既保全了北魏的颜面,又暗藏对故国文化的眷恋。当时,‘酪奴’成为茶的戏称,而北魏贵族逐渐接受饮茶,甚至将茶纳入宫廷礼仪。进而发展出了之后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茶马互市。”汪之雄老师对于古籍里的内容如此烂熟不禁让人心生敬佩。他坦言,在收藏古籍之前对这些知识也不甚了解,自从收藏古籍并进行文化推广之后,就与这些知识结了缘,而且越推广越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也就更加热爱中华文化、中华古籍……

Tips:

中英古籍善本研究院(库巴)

网址:http://www.curba.uk/

电子邮件:jasonzxw@163.com

电话:1561155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