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鱼循环商店 北京的『环保』书店
“网红打卡店” 多抓鱼的第一个标签
了解到多抓鱼循环商店,还是在他们的线上店铺。我承认一开始被吸引,是因为它环保的噱头和年轻的经营理念。后来因为多抓鱼线下店逐渐“被网红”,去上海出差的时候特意去安福路打了卡。时间很紧,人又多,最终记忆里留下的,全是慕名而来的顾客变换着的造型和妆容,和整个木地板被高跟鞋踩出来的哒哒声。上台阶时因为要配合别人的快门和“长枪短炮”,而不得不停下来躲闪,不知道这里面的照片最终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多少点赞,反正我的逛店心情那一次是彻底被打败。后来,北京的多抓鱼新店在三里屯开业,我也并没有着急去会面,怕它的热度还像上海那样人满为患,便也没想着去凑这个热闹。但提到特色书店,我想它应该拥有姓名。于是带着心理准备,又来到了这家可爱的二手书店。
书店门口玻璃墙
书店内一景
诗歌类书籍陈列
书店门口陈列区
门口的介绍
可能是因为热度已经过去,人并不是很多。门脸不大,略带着一点复古风,墙上爬满了死掉的爬山虎,和悬挂的电线纠缠在一起,丝毫看不出新店的光鲜。木制横梁结构,贴着大字的玻璃,老旧斑驳的墙体,光凭门口的样子来看,就像是来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杂货铺。玻璃窗上大大地写着“多抓鱼循环商店”几个大字,透过玻璃,是一面醒目的LED 屏,由42 块小屏幕组合而成,循环播放着由店面Logo——一只小鱼组成的动画影片,42 个多抓鱼Logo 同屏共振,变换着颜色和表情,与复古的店面造型结合起来,多增添了一丝趣味,也让本来传统的店面,融合进了互联网的年轻基因。从门口向里看,并看不出太多端倪,踩着绿色地砖拾阶而上,不由得驻足端详,台阶的两侧贴着大大的标语——多抓鱼是一家循环商店。已循环图书:28,994,198 ;已循环服装:265,906。台阶不短,每一个转角和过道都有不同的标语和介绍,走一段,停下来看一段,让本来些许沉闷的走廊有了新的用途——简洁明了的“自我介绍”,作为二层营业空间的序言。
走到二楼,视野瞬间豁然开朗。南北两面连排的窗户,让1000 多平方米的店面显得开阔而明亮。新店保留了建筑原本的厂房横梁,加上特别“做锈”处理的工字钢框架,棕色调颇显怀旧。门口的收银台旁是咖啡区,兜售着由吉祥物为IP 的衍生品,一排一排带着多抓鱼Logo 的白色纸杯规整地排列在柜台上,像是某种隆重的欢迎仪式。正对着大门一侧是图书区,另一侧是二手服装区。书架和货架大体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由一条条白色钢管组成的工业风书架,另一种是更加偏柔和的原木风书柜。四四方方的空间被安排得规整而松散,虽然可以一眼望到底,但在这“一眼” 之中,又能发现无数有趣的小细节。不难看出,这些小细节中蕴含了创始团队对于“多抓鱼”这个品牌的理解和坚持。
用二手书制作的试衣凳
有趣的书籍分类
店内随处可见的做旧风格
简单而环保的书架
墙壁上的宣传文案
一只“鱼”从线上到线下的“遨游”过程
2017 年,多抓鱼诞生于一个微信群聊,当时还没有一排排的书架,取而代之的,只是写满书名的Excel 表格。这个“多抓鱼”群组存在的意义,就是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图书,并进行二手书的交易,让书籍除了被束之高阁和变成废纸变卖之外,有第三种选择。就像名字“多抓鱼”一样,书籍就应该像鱼一样,游动起来,被第二次看到,被更多人赋予更多的价值,这便是品牌最初的概念。多抓鱼循环商店真正的成立,是在线上小程序上,后来,由于更多人对于二手书籍、二手衣物的关注,让这条小小的鱼,迎来了自己的“海洋”。
从线上走到线下,本该就是书店应该有的选择。纸质图书的温度,需要通过亲手触摸才可以感受到,更何况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有不同人留下的痕迹和故事。在这里,图书的选择,并不是通过市场和畅销榜,而是来源于每一位读者。多抓鱼图书运营负责人隗璐介绍:“目前店里约有12000 册书,其中70% 是全国各地的用户卖给我们的二手书;3000 册是新书,其中进口原版书约1500 册。”这些二手图书均经过多抓鱼鉴定、消毒和翻新,售价约在2-4 折……
儿童外文书籍
环保的文创产品
多抓鱼小玩偶
书店内的休息区
夕阳下的书店门口
Tips: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4 号机电院内75 号楼
电话:15311993356
时间:11: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