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去过鱼子山,每每总获新知。

京东多有大字,名胜如大溶洞、大华山等,大峡谷也算之一,近些年很有名气。峡谷并非妄自尊大,纵深3公里,在京郊不能说短。山谷有泉,下游截流,形成水库。流水蜿蜒,百转千回,平添灵动,景致多样,生出五奇:瀑布高30余米,飞流直下;高崖壁立,直刺青天;五潭有序,清可观鱼,深不可测;谷狭而曲,陡峭而险;龙门湖4万平方米,群峰倒映,鸥鸭栖身。

大峡谷当年险要

大峡谷建大坝

大峡谷建大坝

山石像鱼子

进了景区,上了水库大坝,顺着景区的反方向,另有去处。建有平房,为抗日战争纪念馆。展馆陈列面积400平方米,有文物近百件,珍贵历史照片200多幅,记录了山区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事迹。这里曾是鱼子山军械修理所遗址,主要制造装配地雷、手榴弹,并负责修理军械枪支。当时没有水库,兵工厂建在深山峡谷之中,也是极为隐蔽。能建起灵活机动的小型兵工厂,皆因是老区,有着革命传统,成为冀东革命根据地,有些抗日党政军机构也设在这里。

于是鱼子山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1941 年 11 月 22 日这里发生了“鱼子山惨案”。日伪军进村,当场残杀了 60 多人。之后还发生过类似事件,180 多人被杀,10 户灭绝。而鱼子山人民坚韧不拔,继续抗争,被誉为“打不败的鱼子山”。当年这里创建了平谷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诞生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为这一带抗日斗争的中心,至今还是京东红色教育基地。我也专程到此接受过教育。

轩辕庙碑文

轩辕庙北望群山

轩辕庙大殿

轩辕庙大殿

鱼子山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存有明代的古迹确是事实。那次到附近寻访,顺便赶到鱼子山吃个便饭。巧遇城堡,山村古物。顺着公路走,并不遥远。进村拐进土路,上了过去的旧道,看到了城门楼。门楼单层,一楹,面阔,硬山顶,上覆筒瓦,调大脊。门楼下设门洞,供行人出入。当年这是进城的通道。而今已废而不用,城门洞紧闭。古堡面积不小,东西、南北各长约200米,用山石垒砌,开南北二门。古城多次重修楼,现有正楷门额“崇光门”放在券拱门内,为抗日战争时期题写。仅存的这座南门楼,新用砖石修葺,很完整,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

鱼子山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到鱼子山,定要去轩辕庙。轩辕是黄帝的名,本姓公孙,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故称黄帝。身为炎黄子孙,不能忘祖。

轩辕庙在鱼子山。志书上载,此山“冈阜隆然,形如大冢”,远望,确是圆圆的山形。鱼子山北依群峰,南望盘岳,地势良好。好的地方有很多,为何此地建有轩辕庙?

黄帝陵全国几个省份都有,约 7处之多,一般认为在陕西,到底依从哪个?对于种种疑问,古人做过有益的探索和考证。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在桥山之巅。《史记》有 :“皇帝崩,葬桥山。”不过全国有多处桥山。

黄帝都城就建在京西的河北涿鹿,相传黄帝迁居北方后,他的一个部落来到这一带定居。之后,这里的先民开始取土垒城。秦汉以前,平谷、密云等地,都曾隶属渔阳郡。有观点认为,渔阳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古人往来于此地,距离并不遥远,属黄帝正常活动范围。

轩辕庙山门

轩辕庙拓片

遥望轩辕庙

鱼子山城门楼

朱彝尊关注过此事。他在所著《日下旧闻》中,列举了几种说法 :地理志上说在“上郡同阳县”,《括地志》上说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朱彝尊进一步认为 :既然黄帝建都城在涿鹿,距离不远,葬在这里也有道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黄帝的衣冠冢可能有多处。当年汉武帝巡视北方祭祀黄帝之后问 :“听说黄帝不死,为什么会有陵墓呢?”公孙卿回答说 :“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黄帝陵在全国有多处,各地人民出于怀念,建起衣冠冢,也并不为过。

这是大事要事。既然是对原书的补充和考证,后来的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中没有回避,又做了进一步考证,认为黄帝葬于桥山是实,只不过桥山有多处,而且历史上多个皇帝在不同的地方祭祀过黄帝。比如汉武帝到过上郡的桥山,北魏明元帝到过涿鹿的桥山,北魏太武帝到过妫州的桥山等。如果朱彝尊的假设成立,也可以葬在妫州,那里离都城不是更近吗?所以他认为,还是要以《大清会典》为据,祭轩辕陵,“本朝仍旧制在今陕西鄜州之中部县境”。后来的光绪《顺天府志》中在记黄帝陵时,也引用于敏中的观点至此,以后的补充和考证没再引用。同属大清一朝,搬出法典就够了。

同样好追根求源的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也记述了鱼子山:上有大冢,旧传有黄帝陵,上有轩辕台,下有轩辕庙。同时还记下“旧传黄帝尝问道于崆峒”。崆峒山虽非一处,而书中所指则在蓟州城东北2.5公里,盘山在蓟州城西北10多公里。平谷又在盘山西北,因此以前也称盘阴。鱼子山在蓟州城西北,因在鱼子山南面,故此地称渔阳。志书上称渔阳为古郡。蓟州城也是古城,蓟州城曾是渔阳郡治所在。秦汉以前,这一带包括平谷、密云等地都曾隶属渔阳郡。古城古郡古到何时,不好确定。有观点认为,渔阳古城的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代。相传,黄帝迁居北方后,他的一个部落来到这一带定居。之后,这里的先民开始取土垒城。

从都城涿鹿至古城渔阳不过百余公里,崆峒山距鱼子山也只十几公里,距离并不遥远,属黄帝正常活动范围。孙承泽在此还引用了唐代诗人陈子昂《轩辕台》一诗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蓟丘的位置虽有不同的观点,而诗人不论何处登高,所望在于搜寻遗迹。广成子曾在崆峒山学道,抒发黄帝向他“问道”的怀古之情。李白诗云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对于蓟丘多有争议,不论在京城或是在京畿,这片地域上有着轩辕台。

关于黄帝陵,当地有许多传说,而且认为就在这里,陕西的才是衣冠冢。有人怀疑,鱼子山的黄帝陵可能流传有误。不过有人认为,自汉至宋的历代典籍中,没有关于黄帝陵的记载,自明代才出现,这是群众出于敬仰黄帝的传说而已。

鱼子山的传说不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黄帝在京都北部一带肯定留下过足迹,产生过影响,比如黄帝战蚩尤就在“涿鹿之野”。文天祥有《过涿州》一诗 :“我瞻涿鹿野,古来战蚩尤。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历代迁关河,雁风吹寒秋。迩来三百年,王气钟幽州。”明末的《长安客话》上说 :“涿鹿山在城西,黄帝破蚩尤之所。”又明确地说 :“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其下旧有轩辕庙。后来有老专家来到所在地山东庄村,特为轩辕陵遗址断代,从遗址最下层出土的陶片看,遗址的年代,不限于汉,可早在战国,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黄帝祭祀地之一。

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鱼子山老房子

鱼子山老房子

轩辕庙建在鱼子山下的小山上,当地人俗称庙山,地图和县志上并无此名。山旁就是山东庄村。问起轩辕庙,村里人滔滔不绝。解放前存有旧庙,日本鬼子在庙里驻扎过。那时,他们在山下挖过壕沟,防止老百姓给八路军运送物资。山是孤山,地势又高,下望三面,犹如炮楼,一目了然。旧轩辕庙有大殿三间。日本鬼子走后,村里人怕再回来,就把大殿炸了,只存山门。村里人还说,山门是在解放前后逐渐风化而拆掉的。当年庙里有一棵槐树,要近两人才能抱过来,算是老树了,上挂一大钟,可能时间久了,树长空了,渐渐枯死了。

近些年重视文化,村里人在小山顶上重新建起轩辕庙,面积大了1倍多,比当年更具规模。大殿也建成五楹。尤其山门,修得高大壮观,颇有汉代建筑的风格。红色阙门高大,两侧朱雀展翅,雄狮傲立,颇具汉代风格。正殿为汉代檐庑殿式建筑,廊前红柱矗立,斗拱昂然。殿内正中彩塑黄帝坐像,上悬汉篆金字“人文始祖”,两侧为伏羲、神农,迎面四幅帛书体楹联,并立抱柱之上。

村里人还把能找到的旧物全都保存起来,有建庙用过的砖、瓦当、残碎石材等,相对完整的当属石碑。有刻着初唐诗人陈子昂那首随军北征作的《轩辕台》诗,还有《重修轩辕庙记》,碑首放在配殿里,上面隐约看出重修轩辕庙的字样。根据上面的篆字,村里老人说,是汉代旧物。不论此说是否有据,从放置院落中的碑座看,已经风化得很严重,表面粗糙,无平滑之处,只有底部还能隐约看出雕刻的花纹,年代不会近。平谷在汉代设县,不知是否会受影响。人们的文物意识确实强了。

黄帝的活动范围遍布中华,创造了中华文明,品德更是“仁化广及”。中华民族用多种形式祭祀祖先,也是不忘根本。

Tips:

鱼子山

交通 :从北京去鱼子山可选择的公交路线:1. 乘地铁 15 号线至俸伯,换郊 99 路、918 路至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50 路、平 49 路、平 29 路、平 61 路、平 66 路、平 30 路、平 31 路至张辛庄,换乘平12 路至鱼子山。2. 从北京东直门枢纽站,乘 852 路大站快车,平谷汽车站换乘平50 路、平 49 路、平 29 路、平 61 路、平 66 路、平 30 路、平 31 路至张辛庄,换乘平 12 路至鱼子山。游览 :鱼子山有平谷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诞生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可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轩辕庙

交通 :从北京去轩辕庙可选择的公交路线:1. 乘地铁 15 号线至俸伯,换郊 99 路、918 路至平谷汽车站,平 56 路、平 25路支平 25 路至山东庄,可到轩辕庙。2. 从北京东直门枢纽站,乘 852 路大站快车,平谷汽车站换乘平 56 路、平25 路支平 25 路至山东庄,可到轩辕庙。

游览 :轩辕庙在山东庄村,参观时要提前与村里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