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供,也叫“蜜供尖”,是北京的一种传统节令糕点,因系面粉制成小条,油炸后蘸蜜糖制作而得名。作为老北京过年时敬神、佛、祖先的供品之一,流行于民间及宫廷。现在,蜜供的祭祀作用已经逐渐淡化,成为了一种日常点心。2017 年,蜜供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这个供品有点儿甜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岁首祭祀。在过年的时候,祭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祭灶、祭祖、祭土地、祭财神……

祭祀,供品是不可或缺的,在老北京祭祀的供桌上,供品的种类和数量因各家条件而异,一般会有鸡鸭鱼肉、干果鲜果、年糕点心等。当时最讲究的供桌上都有什么?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记载如下 :“列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这其中领衔的供品,就是蜜供。

关于蜜供,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辽金或者更早。那蜜供到底是什么呢?按《光绪顺天府志》载:“蜜供,用面切细方条,长寸许,以蜜煎之,每岁暮祀神敬祖,用充供果,亦有相馈送者。”简单来说,就是用和好的面制成长方形的小条,经油炸定形并至色泽金黄后,粘蜜糖架空垒叠成塔状。蜜供作为祭祀时摆放的供品,在撤供之后就成为了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甜点。有时,等不到撤供,孩子们就会嘴馋,趁家长不注意时偷掰蜜供吃,也是有趣又刺激的一场童年游戏。

由此衍生,旧时有些糕点铺还出售一种叫“蜜供坨”的糕点,就是搭垒蜜供塔时剩下的碎蜜供条条粘到一起,很便宜地出售,很受平民百姓的喜爱。

这个供品有门道

或许有人要说了,这蜜供不就是一堆蘸了糖的油炸面疙瘩嘛?话虽不错,但这堆面疙瘩里面的讲究可还真不少呢!在《清稗类钞》中对蜜供的描述是这样的 :“所谓蜜供者,专以祀神,以油、面做夹,砌作浮屠式,中空玲珑,高二三尺,五具一堂,元日神前必用之。”

作为“神前必用”的供品,规矩和门道自然是少不了。最直观和显而易见的,就是码得美观。一条条垒粘成或方或圆的宝塔状,要鳞次栉比,要高高耸立,还要匀称美观。当时,很多制作蜜供的人都出自瓦匠行业,他们以蜜供条为砖瓦,以蜜为灰,将磨砖对缝、挑灰灌浆等建筑手法,用于蜜供的制作。

制作完成的蜜供塔,圆形的称之为浮屠供,方形的称之为十字供,此外还有万字供、一字供、扇面供、银锭供等等,在蜜供塔尖上常插有“福”“寿”“禄”“喜”“财”带花的字签子。

在用途方面,加入红丝的叫“红供”,用以供神佛 ;不加红丝的叫“白供”,是用来祭祖。此外,蜜供的计量单位不是斤、两等重量单位,而是论“堂”,一般每堂是五个或三个......

Tips:

姜波工作室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北京化工集团华腾易心堂文创园

时间 :8:00-18:00

电话 :18833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