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山脉作为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的天然屏障,形成了很多天然沟壑,成为连接南北的小道和通衢。有5条最为著名,分别是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和吉隆沟,分布在日喀则的亚东县、定结县和吉隆县。它们是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后藏繁荣富庶之地。历史上最著名的是樟木沟和亚东沟,一条连接尼泊尔,一条打通印度。

我们本次的目的地:亚东沟。

从康马继续前行,在康马县少岗乡朗通村南侧、海拔约4140米的山崖上会看到少岗摩崖佛像群。石刻保存得非常完整,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最高的造像距地面约10米。碑文介绍,造像总面积约70平方米,主要内容为释迦牟尼及弟子、绿度母等,共雕刻有大小不等的9尊佛像,一处祈愿文和几处咒语。石壁上还刻有一些海螺、火焰等法物图案。凿刻技法为阴线雕刻,刻痕浅平、粗细均匀,是13-14世纪藏传佛教摩崖石刻的经典作品。

少岗摩崖石刻规模虽然不大,却是一座有着“江孜画派”风格的艺术宝库。其文化价值不亚于江孜白居寺保存完好的古壁画。二者构成一组成熟的艺术作品,遥相呼应,互为印证。

过少岗检查站,康马加油站的藏族小伙告诉我们,离亚东检查站还有160多公里,限速大概要3个多小时。如行程顺利,太阳落山之前应该可以在亚东喝到滚烫的酥油茶。

如果说亚东是个中间高、南北相对较低的纺锤状地形,嘎拉山边防站大致处于“纺锤”的高点位置。边防站的工作人员皮肤红里透着黑,脸膛发亮,仔细看面容,大部分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

前方是宽阔的峡谷地带,三面是山,偏左前方是高大的雪山,距离还远的缘故,尚看不出壮观的模样。

秋风渐起,秋草正肥,到处是水泡子,一片典型的高原牧区风貌。牧人们弯腰打着牧草,旁边的车上堆着高高的储备过冬的草料。不时有淘气的小狗在草地里摇着尾巴跑过来跑过去,一刻也闲不住。牦牛群在阳光下雕塑般慢慢移动,从逆光而立的角度看,身上镀了一层金黄色毛绒绒的光芒,细长的毛发在微风中如动画般飞扬。

卓木拉日雪山是“待字闺阁的少女”,被白云霸道地揽在怀里。在阳光不动声色的“挑逗”下,偶尔还是走了一点儿光,露出雪山衣袂飘飘的一角,泛着金属般的光泽,美不胜收,引人遐想。碧蓝的多情错在山脚下顺着道路蜿蜒,雪山白云倒映在平镜似的水面上,不时有水鸟划过,波纹在蓝天下荡漾……分不清是天在水中,还是水在天上。

卓木拉日雪山有一处经典的风光,不经本地人指点很容易错过。在雪山南侧主峰上,经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组成一幅天然的“少女”图案,瓜子脸,鼻梁高耸,眉目清秀,娇俏的白色毡帽。当地人说,卓木拉日是喜马拉雅七仙女中“卓木”姑娘的化身,多情错湖就是卓木姑娘思念情人的眼泪......

Tips:

提醒 :去往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的边境地区务必要办边防证。一是在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一是到拉萨后,在西藏自治区边防部门办理。

少岗摩崖石刻 :少岗摩崖石刻规模不大,风格独特,就在路边,极易错过,可单独开导航驾驶。

卓木拉日雪山 :卓木拉日雪山“少女图”在神山南侧,过神山往后看很清晰,一般手机拍摄效果不好,最好带长镜头或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