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后,北京冬奥会展示了中国更强大和自信的一面。”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学者米凯莱·杰拉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不再必须通过盛大的开幕式表演来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因为大部分社会和经济指标已经证明了中国的进步。

  14年间的两届奥运会,成为冬奥会期间外界观察中国变化发展的重要维度。

  杰拉奇表示,2008年北京夏奥会对中国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有这么多外国人在同一时间和平地来到中国的土地上。它是近现代中国第一次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能干些什么,中国是什么样子。这届奥运会改变了西方观察家的看法——许多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仍固定在20世纪的60、70、80年代。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演变:它展示了14年后中国新的地位,展示了中国如何成长为一个更强大的经济体、更强大的社会和更自信的国家。比上一次更短的开幕式也表明,中国必须通过举办一场盛大表演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需求在降低。因为14年后的今天,大部分社会和经济指标本身已经证明了中国的进步。

  “关于一些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缺席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奥林匹克精神是参与,是现身于此,无论是否赢得奖牌。那些选择不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输家。”杰拉奇最后说。本报记者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