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商的万里茶道中,碗子城是必经之地。茶队从河南沁阳北行进入太行山,过常平村(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后就到了山西泽州境内,在晋豫之交的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首当其冲就是狭窄的“古羊肠坂”与碗子城。

碗子城,地处晋豫交界太行之脊,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城堡了,而且名气也不是很大,只因被确定为晋商明清时开拓通向欧洲的“万里茶道”申遗的保护点,才提升了碗子城的知名度。在《世纪动脉 :万里茶道今昔》中这样描述碗子城 :“入太行陉之羊肠坂,蜿蜒北上三十里至碗子城,入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境。”碗子城羊肠坂是太行陉段保存得最好的古道,周边环境基本保持原状,真实地反映了万里茶道在太行山区的位置、走向和规模,以及在特殊地形地貌下的运输方式(驴骡驮运),碗子城是万里茶道进入山西段的重要入口。

“县南九十里,太行绝顶,群山迥匝,道路险仄,中建小城若铁瓮,在晋商的万里茶道中,碗子城是必经之地。茶队从河南沁阳北行进入太行山,过常平村(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后就到了山西泽州境内,在晋豫之交的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首当其冲就是狭窄的“古羊肠坂”与碗子城。碗子城万里茶道入晋第一关唐初筑之,以控怀泽之冲,其城甚小,故名,又以其山险峻,形如碗然,云碗子城。” 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泽州知府朱樟主修的刻本《泽州府志》中对碗子城有着明确的记载。

从晋城出发,沿着晋济高速南行,在天井关出口下了高速,依路牌指示便转入 S333 省道碗周线(碗城村至周村镇段,简称碗周线),踏上找寻太行险关碗子城的路程。初冬的清晨,淡淡的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在山间,清新的空气中带着浓浓的青草味,蜿蜒曲折的碗周线在连绵起伏的太行山顶来回穿梭,就像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子盘旋在山间。沿着隐没在草丛中的小路,一路向上攀爬,转过两个山包后,终于看到一座精致玲珑的微型城池出现在山顶尽头。说到碗子城,就不能不提太行陉。古人上太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太行山迤逶绵延 400 多公里,横亘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一位不甚出名的古代先贤曾经这样感叹 :“太行,牛之难也”,古人上太行有八条孔道,史称“太行八陉”。八陉中的第二陉南起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马鞍山,北至晋城泽州县,孔道如丝,蜿蜒盘绕,就是碗子城所在的太行陉,确切地说,碗子城是太行陉上的第一哨。

碗子城的小超出了想象,这是一座青石叠垒的圆形城池,著名的羊肠坂穿城而过,而碗子城活脱脱一个倒扣在羊肠坂上的粗瓷碗,呈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扼守之势。原本以为,城应该有高不可攀的城墙拱卫,四周是居民区和市集,碗子城却完全不是这样,它特立独行,硬汉般伫立在了雄伟的太行山上。“城如碗大踞高山”。清乾隆河内(沁阳)知县范照黎,有一首《碗子城》的诗中这样写道。依山临谷就势而建的碗子城,方圆一亩不到,非常狭窄,外城墙形状呈刀把形,内城由于各处的厚度不同而呈方形。城北为耸立的高山,城南是万丈深渊,碗子城便是必经之路,险要可见一斑。穿过石碹门洞进入城中,才知名曰碗子城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城中面积约有百余平米,依山一侧修筑有一平台,台上有残存的石墙,虽然城中面积很小,但是这座小城的墙体竟达 2 米多厚,再加上临危崖而建,可谓墙厚城坚,实为险要之地......

Tips:

位置 :碗子城(古羊肠坂)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大口村(碗城村属大口中五个自然村之一)

交通:碗子城距晋城市 40 公里,自驾从晋城可沿晋济高速(G55)天井关出口下,再沿 S333 碗周线到达。碗城山附近属山区道,上下行时有分开,看清路标。

住宿 :碗子城及周边的天井关村、拦车村均未开发,住宿可在晋城市或泽州县城。

美食:泽州面食值得品尝,有扯面、擀面、馔面、刀削面、撅片、饺子、圪条、二和面、三和面等。

周边 :天井关、拦车村、大阳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