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足迹留团山
旧县是缙山县城
旧县村是旧县镇政府所在地,古时曾为缙山县老城,治所设在此地。老县城历史悠久,西汉时属夷舆县。唐末取北面缙山为名,改称缙山县,属儒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辽设儒州缙山县,属南京道。金皇统元年(1141年),废儒州,缙山县改隶德兴府。元初复改为缙山县,隶大都路奉圣州。元延祐三年(1316年),升龙庆州,县城遂废。缙山县倚山面阳,地势极好,美丽富足。元代人周伯琦有《纪行诗(其四)》诗:“缙云山独秀,沃壤岁常丰。玉食资原粟,龙州记渚虹。荒祠寒木下,遗殿夕阳中。谁信幽燕北,翻如楚越东。”
缙山县城历经上千年。如此漫长的历史,能积淀多厚的典籍,却没有更多的古县城面貌的记载。从延庆区乡镇文物登记中得知,缙山县城至今存有遗址。有文字记,城原有内外二城,内城砌砖,建东西二门,西门刻有“拱极”二字;外城为土筑。至明代,正好被用来做为防御城堡。20世纪50年代末,西门及内城墙部分被拆除。这些文字仿佛从夹缝中透出一线光亮,使我有了踏勘的欲望。
初进旧县村,村落里街道纵横。于平房瓦舍之中,想找遗迹并不容易。顺着南城街向中心走,脚下明显比北面城中心地势低,古县城外曾是旧河道。行至街中,见到了城墙,五六米高,由黄土夯实,走上前用手掰,不动丝毫,看来是混合黄土,里面浸渍着血汗,才如此结实。残断城垣,已被新盖的民房在中间截为两段,每段十几米。这就是仅有的南城墙残迹了。据当地人说,还是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才得以把两段城墙保存下来。
时隔几个月,再次进村寻觅遗迹,又发生了变化,依旧是南城街,被截为两段的残墙,只剩下一段,另一段墙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崭新房舍,速度真快,越发想看得真切。夯土分层明显,那是筑墙打夯的印记,一层六七厘米,夯得细密平实。一位五六十岁的村民从这里路过,看出来意便说,那时做活儿细致结实,原来这一溜都是城墙,小时候还看到过,现在盖成了民房。这段残墙是见证古城仅存的遗物了。
老城内古迹众多
城中是否还会留有不同年代的遗迹?村地图上,看不出内外城的迹象。街道的名称还是按照老城叫法,如西关北街、东关后街、城南街等,能勾勒出古城的格局。前街为横贯东西城门的主要大街。城内还有苏家胡同、柏树胡同等,应为老街道了。新房之间偶有老旧房舍,从门脸发黑的老木和房屋脊头的造型,便能感觉出。村落中随处可见石磨石碾,还有巨大基石,不知是否为当年城墙所用。
街道路边,一堆杂物之后,躺着一块石碑,名为万年同归碑,由于遮掩,不能看到碑文,文物部门断定为明代之物。有一门脸儿,竟然还有门墩儿,石刻精细,这在附近的村里很难见到。此院主人,当年应是位有文化或身份之人。另一门口,还放着一只石狮,岁月侵蚀,已风化得面目不清,依旧能看出独特,与京城的迥异,没有发卷,大眼圆睁,风格简约质朴,年代定然久远。听村里人说,有人用车把另一只拉走了,那一只要完好些。原本一对儿,现在形单影只了……
Tips:
★从北京去旧县村可以在德胜门乘919路快车至延庆南菜园,换乘Y7路即可到达。去团山换乘Y7路也可到达。
★团山不高,因少有人上,所以无路,要在山坡自寻而上。
★旧县村里古迹多,值得细看。有些疑问还可探寻研究。
★旧县村就在旧县镇,是个大的村镇,食宿购物皆方便。
★旧县村与团山村、盆窑村相邻,有泉水、景致与文化,可顺便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