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民间寺庙 慈善寺
慈善寺坐落在京西石景山区西北端的天泰山半山腰平台上,天泰山主峰海拔 400 多米。《燕京岁时记》记载“天台山(今天泰山)在京西磨石口,车马可通,即翠微山之后山也。”
慈善寺是一座集佛、道、民间诸神为一体的寺院。坐北朝南,由 20多座殿、100 余间房舍组成。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兼导游工作,她介绍 :早年各殿堂分散,是倚山而建,由正院、东跨院、后跨院、东山坡和门外殿堂等合并一起,呈北斗七星状沿山麓向北排列分布。东山坡和门外殿区组成北斗七星的“勺把”,正院为主殿形似“斗勺”。正院中路为佛教殿宇,东路为道教殿宇,西路为碑林。
山壁上巨大的佛头像
接引殿
观音阁
观音阁内的泉水井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版)沈榜所著《宛署杂记》第十九卷这样写:“慈善寺万历十四年建”(1586 年),可知慈善寺初建至今已 430 多年了,后又经多次修缮。1995 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慈善寺建有两个山门,第一座是寺外围门,称远山门。远山门内南侧有文昌阁,北侧是卧佛殿、接引殿;另一座山门在慈善寺主院前,距远山门约300余米。
卧佛殿为寺外围的第一殿,建在山门北侧,是典型民间寺院的风格。始建年代已无考,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如今存殿是2002年重建的。卧佛像是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中最后的“入灭”相。卧佛造像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安详、淡泊、超然,侧身而枕,显示出佛祖佛法的永恒和超凡的智慧。
接引殿紧邻卧佛殿东侧。殿内供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称为西方三圣。
沿远山门往东是观音阁,这里供奉的观音娘娘与观音菩萨是有区别的。观音娘娘是我国北方地区佛、道、儒相融合而产生出新的观音,百姓赋予这位观音娘娘有送子、除病、保佑平安的寓意,所以观音娘娘是民间信仰,不属于任何宗教。导游说:观音阁内的一尊石质观音娘娘塑像是庙中遗物,阁内还有一眼常年不竭的甘泉井水,当地人又称此阁为“ 水帘洞”。此井为寺内著名的三井之一,井口由青条板组成八边形,如今井内依旧水满清澈,水质甘甜。因水眼在观音座下,也称作大悲泉。
魔王和尚塔
山门外的殿堂群
龙王殿
小财神庙
出观音阁,我们沿南侧的山拾阶而上,不远处是座砖塔,相传塔是魔王和尚圆寂前建造,称“魔王和尚塔”。塔高约10米,藏传佛教覆钵式,全部是砖石结构,塔身北侧凿刻塔铭“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三月,建南无燃灯古佛莲花教主之宝塔。
下山后一路向东北行,便看到由南向北排列着众多殿堂,殿堂建筑大小不一。第一间是小财神殿,是寺中最小的殿了,殿内面积不足5平方米。供奉的是财神,神像高约70厘米,身着官袍,手托元宝,由青石雕凿,是慈善寺仅存原有的两尊神像之一。
紧邻的是王奶奶庙。庙较大,面阔三间,歇山顶,殿前一副对联“云游四海登仙界,慈爱八方济世人”。当地人说:王奶奶每年都去京西天泰山、妙峰山进香拜佛。因其乐善好施,治病救人,也常在不远处大觉寺南的关帝庙向香客们舍粥,去世后便葬在关帝庙附近。
王奶奶庙北有眼圣水泉井,泉后的青石板上刻有“大青龙王之神位”。传说是因泉边常有青龙出没而立的,也有传顺治皇帝出家前,最爱用此泉水泡茶,故而名“圣水泉”。与之相连的是龙王殿,俗称“龙王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香客上香祭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殿内诸神像高度均约1 米,龙王居中,原神像毁于上世纪50 年代,如今龙王殿是 2002 年修葺。该庙北侧还有娘娘庙、火神庙、吕神庙、马神庙。
慈善寺正院山门殿坐落在九层石阶之上,门正中为石刻匾额“古刹慈善寺”。门外有简介,据说山门殿匾额“古刹慈善寺”为乾隆皇帝御笔。
走进这座民间寺庙看不到天王殿,这种布置很可能是为有别于皇家寺院而设置。寺山门殿内并不是头戴金冠守护佛法的大力金刚塑像,而是关羽、韦驮。韦驮将降魔杵扛在肩上说明是大寺庙,云游僧人可免费吃住三天;若手中平端降魔杵,那就是中等规模寺庙,可免费吃住一天;如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是小寺庙,则不能免费吃住。此殿内的韦驮菩萨塑像手中平端降魔杵,可见慈善寺为中等规模的寺庙。
圣水泉
乾隆御笔《古刹慈善寺》门额
乾隆皇帝御笔《古刹慈善寺》的山门殿
伏魔殿
西侧殿堂为三进式 :山门殿、大悲殿、伏魔殿。大悲殿是西侧殿堂中最大的殿,相当于皇家寺院中的大雄宝殿。殿为五间,青砖青瓦的硬山式建筑,工艺精湛,尤其脊上中间的砖雕,采用高浮雕、镂空雕刻就的双龙戏火珠给人以“脊上腾跃祥云”之感。
大悲坛殿前两侧廊柱悬有一副对联 :“手结善缘慈航普渡群生乐,眼观觉路信众同参妙旨弘”。殿内供奉着佛法无边的千手千眼观音,该殿为清嘉庆五年(1800 年)重建。
大悲殿外东西方向各有配殿三间,左配殿为达摩殿和地藏殿,右配殿为盂兰殿和圆通殿。
绕过大悲坛后,导游指着东侧一座不大的门说 :“从这里往东都是道教殿堂了。”东路殿堂为两进式院落,依次是多宝财神殿、僧泉和三皇殿。
慈善寺院内有三株400多年树龄的神奇楸树,分布在殿前和院内。楸树高约10米,枝繁叶茂。据介绍,楸树花开时,花朵呈钟形,鲜嫩粉白花蕊、紫色花心,还带有星星点点红色斑点。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观赏到奇树花开美景。
楸树是我国古老的珍贵树种。慈善寺在明代建庙时就有了这三棵楸树了,每到农历三月十五日左右,慈善寺传统庙会期间,楸树就会开花。人们看到楸树开花,便知道香会将至,为此楸树又被称为“消息树”。
国泰民安
多宝财神殿
僧泉井
楸树
大悲坛前西侧的一株柏树和一株柿子树相连相依,被称为连理树,两树之奇就奇在柿子树根部将柏树的根环绕其中,相依为一体。两树相拥便组合成“百(柏树)事(柿树)如意”的美好象征。
依照指示牌来到冯玉祥将军旧居。院门外墙壁嵌有石刻,是冯玉祥1940年所作的“平民生、平民活和只求为民”等誓言。院内北房五间和厢房均已修缮一新,现为石景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卧室陈列着当年将军使用过的家具等,以及遗物、展板和照片。据考证,冯玉祥将军曾四上天泰山,三住慈善寺。
走出故居,北行不远便看到了藏经阁,藏经阁也称古佛楼。据说是建庙初期这里曾供奉着一位疯僧的肉身,这尊肉胎被当地百姓称为“魔王老爷”,藏经阁又称魔王老爷殿。
“百事如意”寓意的连理树
冯玉祥将军旧居
天齐庙位于玉皇殿前(南侧),天齐是东岳泰山的别称。这里供奉着泰山神,俗称东岳大帝。原有的神像都被毁坏,现存为2003年重建的。天泰山香会是“三山五顶”香会之一,庙会的香火极盛,从清乾隆年间起有:如意礼仪钱粮圣会、上吉如意老会、鲜果圣会、放堂圣会等。东西南北走庙会,五虎少林踩高跷,香河评剧也来这里聚会。《燕京岁时记》有载:“每岁三月十八开庙,香火甚繁。”逢庙会期间,慈善寺晚上还有灯会,山门到寺门是十步一灯。上世纪50年代香会、庙会停止,慈善寺香道盛况只能从寺庙展室的图片和介绍中感受到当年上香的盛景。
慈善寺香火旺盛之时,还有一首民谣“耕读山水间,古刹好春眠;人骑白鹤去,皇帝也不换。”体现了慈善寺的幽静闲适。在这条古老的香道上,沿途景物众多,人们徜徉在历史遗迹间,又可回味古香道上的迷人风光。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慈善寺,数百年来,蕴藏的不仅是星星点点的香会记忆,也是博古幽深的京西香会文化。
天齐庙
远山门内道路
罗汉崖
Tips:
时间:9:00-16:00( 每周一闭馆,逢雨雪天气不开放)。
交通:地铁石景山古城站下,转乘597 路公交车,在黑石头村站下车,步行上山路程约 1 小时。建议在黑石头村下车,搭乘正规出租车,车费约 12 元。回程步行下山为宜。
自驾 :按照 GPS 的指引,到达潭峪村后,再沿盘山路走 15 分钟左右。
门票 :8 元/人 讲解 :5 人以内全程
讲解 50 元,6 人以上 1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