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邽字的解释
邽

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部首阝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笔FFBH 统一码90BD
笔顺一丨一一丨一フ丨
名称横、竖、横、横、竖、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uī(ㄍㄨㄟ)

⒈  〔下邽〕地名,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县。

⒉  姓。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圭、阝声

English

name of a county in Han dynasty


※ 邽的意思、基本解释,邽是什么意思由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guī

〈名〉

(1) “下邽”,地名,在陕西

(2) 姓

康熙字典

邽【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攜切,?音圭。《廣韻》縣名。《正字通》漢隴西有上邽縣,今爲秦州天水縣,京兆弘農有下邽縣,今屬華州。或謂秦武公伐邽,戎遷其人于下邽,以有上邽,故名下邽。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有邽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邽【卷六】【邑部】

隴西上邽也。从邑圭聲。古畦切

说文解字注

(邽)隴西上邽也。見地理志。郡國志曰。漢陽郡上邽故屬隴西。胡氏三省云。秦本紀。武公伐邽冀戎。初縣之。上邽縣、故邽戎地也。此爲上邽。京兆有下邽。今甘肅秦州州西六十里有故上邽城。从邑。圭聲。古畦切。十六部。

好的,以下是关于“邽”字的详细解释,帮助您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含义与用法。


邽(guī)

一、基本信息

  • 汉字:邽
  • 部首:阝(右耳旁,由“邑”演变而来,表示与城邑、地名相关)
  • 笔画数:6画
  •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二、字形结构分析

“邽”为左右结构,由左边的“圭”和右边的“阝”(邑)组成。

  • 可拆分为
    • +
    • +

结构特点:“圭”在左,两横平行,两竖对齐;“阝”在右,弯钩圆转,末笔为垂露竖。

三、笔顺说明

“邽”字共6画,书写顺序如下:

  1. (从左向右,写“圭”的第一横)
  2. (垂直向下,写“圭”的左竖)
  3. (短横,连接左竖与右竖)
  4. (短横,位于“圭”中部)
  5. (垂直向下,写“圭”的右竖)
  6. (从左下向右上斜提,写“阝”部的横折弯钩)

注意: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捺”。右耳旁“阝”的写法是先写横折弯钩(一笔),再写竖,但“邽”字中“阝”作为部首时,其首笔与“圭”相连,实际书写中末笔为提。

更准确的笔顺分解(按部件):

  1. 圭:横 → 竖 → 横 → 横 → 竖
  2. 阝(右耳旁):横折弯钩 → 竖
    (但在“邽”中,因与“圭”结合,末两笔为竖提)

标准笔顺(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1. 横(一)
  2. 竖(丨)
  3. 横(一)
  4. 横(一)
  5. 竖提(𠄌)
  6. 竖(丨)

书写要点:左部“圭”宜紧凑,三横间距均匀;右部“阝”的弯钩要舒展,竖画垂直。

四、字义演变及用法

  • 读音:guī(现代汉语标准读音)

  • 基本释义

    • 名词:古地名。
      1. 下邽(Xiàguī):古县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一带。秦置,与“上邽”相对。
      2. 上邽(Shàngguī):古县名,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汉代置县,为陇右重镇。
  • 详细释义

    • “邽”本为古国名或地名,后专用于“上邽”“下邽”等地名。
    • 因“邽”由“圭”(玉器)和“邑”(城邑)组成,可理解为“以圭为名的城邑”或“与礼制相关的城邑”。
    • 历史上,“上邽”和“下邽”是关中与陇右的重要行政与军事中心。
  • 古文用例

    • 《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 指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攻打邽地的戎人,并首次设立县制。
    •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里。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夜,手摸断臂叫苍天。不见枯骨卧荒草,至今妇人哭陇头。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五、常见组词

“邽”字现代汉语中不单独使用,也无常用合成词,仅用于以下专有地名

  1. 上邽(Shàngguī):古地名,今甘肃天水。
  2. 下邽(Xiàguī):古地名,今陕西渭南。
  3. 邽县:泛指古代邽地所设之县。

注意:这些词均为历史地理名词,现代已不作为行政区划使用,但在古籍、历史研究、文学作品中常见。

六、相关字分析

  • 同部首字(阝部,右耳旁):郅、郓、郗、邯、鄂、邢、郿、郗、邯、鄂、邬、鄢、郗、邯、鄂、郗、邯、鄂、郗、邯、鄂等(多为地名、姓氏或与城邑相关)。
  • 同笔画字(6画):寺、回、驯、邢、共、乓、兆、汏等。
  • 形近字辨析
    • (guī):玉器,六画,无“阝”。
    • (fēng):从“圭”从“寸”,意为划分疆界。
    • 与“闺”(guī,从“门”从“圭”)音同形近,但意义完全不同。

总结

“邽”(guī)是一个专用于古地名的汉字,主要见于“上邽”和“下邽”两个历史地名。它为左右结构,6画,部首为“阝”(邑),字形由“圭”与“邑”组合而成。现代汉语中无其他用法,也不用于日常组词。学习者需重点掌握其读音(guī)字形结构笔顺以及作为历史地名的特殊用途。